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又书王晋卿画四首·其四西塞风雨》
《又书王晋卿画四首·其四西塞风雨》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斜风细雨到来时,我本无家何处归。

仰看云天真箬笠,旋收江海蓑衣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到来(dào lái)的意思:指某个时间点或某种情况的到来。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江海(jiāng hǎi)的意思:指江河和海洋,也泛指辽阔的水域。

箬笠(ruò lì)的意思:指对人的称颂和赞美。

蓑衣(suō yī)的意思:比喻虚伪、伪装。

天真(tiān zhēn)的意思:形容人心地纯洁,不加掩饰,不存心机。

无家(wú jiā)的意思:没有家,无家可归

细雨(xì yǔ)的意思:细小的雨点

云天(yún tiān)的意思:指天空中的云彩,引申为广阔无垠、无边无际的意境。

斜风细雨(xié fēng xì yǔ)的意思:形容风雨斜扑的样子,也比喻微小的风雨。

注释
斜风:微斜的风。
细雨:小雨。
无家:没有固定的居所。
何处归:应去何方。
云天:广阔的天空。
真箬笠:比喻天空的宽广如同真实的斗笠。
旋收:迅速收拾。
江海:象征生活的广阔。
蓑衣:渔夫或农夫用来防雨的斗篷。
翻译
当斜风细雨来临之际,我本无处可归。
抬头望见天空如真箬笠般广阔,随即收拾心情,将江海的广阔收入我的蓑衣。
鉴赏

这段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也称苏东坡)的作品,体现了诗人特有的豪放与哲理。诗的前两句“斜风细雨到来时,我本无家何处归。”表达了一种游子无定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渴望,但这种情感并非悲观,而是超然物外,表现了苏轼特有的豁达。其中,“我本无家”透露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放旷,不为世俗羁绊。

接下来的“仰看云天真箬笠,旋收江海入蓑衣。”则充满了想象力和超脱之美。这里面的“箬笠”指的是草制的斗笠,而“蓑衣”则是用草或苇编织成的雨衣。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诗人在风雨中,仿佛与大自然合为一体,以草制之物遮体蔽身,与天地同壹的情景。这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意境,是苏轼诗词中的高超之处,展现了他“宁愿食无肉,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风雨的描写,以及诗人与大自然亲密互动的情形,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自在飞花的生存状态。它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哲学思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难得的一首杰作。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顾生

材调如君许倔奇,遁身药市不求知。

风流谭笑来东晋,家世渊源接上池。

经验方传函是玉,活人心在鬓成丝。

从今努力行医国,沉醉休歌白纻辞。

(0)

嘉兴·其一

燕子穿烟水荇开,故家犹有读书堆。

平生双耳松风里,又向华亭听鹤来。

(0)

寻梅

何以慰吾衰,梅花秀发时。

晚香传远树,春雪避南枝。

林静来差早,溪深行独迟。

与君谋一醉,及此未离披。

(0)

赠答来复上人

手持一钵走京华,乞食王侯宰相家。

今日归来如作梦,自锄明月种梅花。

(0)

再用前韵

河源之边鸟鼠西,阴山千里号千溪。

倚云天险不易过,骕骦局蹙追风蹄。

签记长安五陵子,马似游龙车如水。

天王赫怒山无神,一夜雄师飞过此。

盘云细路松成行,出天入井实异常。

王尊疾驱九折坂,此来一顾应哀惶。

峥嵘突出峰峭直,山顶连天才咫尺。

枫林霜叶声萧骚,一雁横空秋色寂。

西望月窟九译重,嗟呼自古无英雄。

出关未盈十万里,荒陬不得车书通。

天兵饮马西河上,欲使西戎献驯象。

旌旗蔽空尘涨天,壮士如虹气千丈。

秦皇、汉武称兵穷,拍手一笑儿戏同。

堑山陵海匪难事,剪斯群丑何无功。

骚人羞对阴山月,壮岁星星发如雪。

穹庐展转清不眠,霜匣闲杀锟铻铁。

(0)

哭边权少府

往年把酒楚山秋,叹息相逢总白头。

梅福吴门闻久去,祢衡江夏为谁留。

血凝塞壁精灵在,气贯晴虹魑魅愁。

乡国衣冠转憔悴,招魂何处泪空流。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