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关东大豪戴子高的形象与事迹,通过“时人为戴遵语”这一标题,我们可以感受到民间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评价与传颂。无名氏的作者身份,以及魏晋这一朝代背景,为这首诗增添了一层历史的厚重感。
诗中没有直接描述戴子高的外貌或具体事迹,而是通过“时人为戴遵语”的方式,间接表达了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这种写法常见于古代民间传说和口述历史中,通过他人的言语来塑造和传递英雄的形象,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流传度。
在魏晋这样一个社会变革剧烈、思想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戴子高能够成为“关东大豪”,可能意味着他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领导力或是某种特殊才能。通过“时人为戴遵语”,我们能感受到人们对他的尊敬、仰慕或是对其行为的争议与讨论,这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风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一种含蓄而富有深意的方式,展现了戴子高在民间传说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特定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和影响。通过“时人为戴遵语”的叙述手法,不仅丰富了历史人物的形象,也反映了魏晋时期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惠泉亭
翠壁刻孱颜,烟霞跬步间。
使君能爱客,朝夕弄山泉。
春岩雨过春流长,置酒来听山溜响。
鉴中楼阁俯清池,雪里峰峦开晓幌。
须知清兴无时已,酒美宾嘉自相对。
席间谁伴谢公吟,日暮多逢山简醉。
淹留桂树几经春,野鸟岩花识使君。
使君今是樽前客,谁与山泉作主人。
送京西提点刑狱张驾部
太华之松千岁青,尝闻其下多茯苓。
地灵山秀草木异,往往变化为人形。
神仙不欲世人采,覆以云气常冥冥。
台郎何年得真诀,服饵既久毛骨清。
汝阳昔见今十载,丹颜益少方瞳明。
郡斋政成樽俎乐,高谈日接无俗情。
诏书忽下褒美绩,使车朝出行属城。
职清事简称雅意,蠹书古箧晨装轻。
洛阳花色笑春日,锦衣昼归闾里惊。
自云就欲谢官去,乌纱白发西台卿。
他年我亦老嵩少,愿乞仙粒分馀馨。
石篆诗
寒岩飞流落青苔,旁斲石篆何奇哉。
其人已死骨已朽,此字不灭留山隈。
山中老僧忧石泐,印之以纸磨松煤。
欲令留传在人世,持以赠客比琼瑰。
我疑此字非笔画,又疑人力非能为。
始从天地胚浑判,元气结此高崔嵬。
当时野鸟踏山石,万古遗迹于苍崖。
山祗不欲人屡见,每吐云雾深藏埋。
群仙飞空欲下读,常借海月清光来。
嗟我岂能识字法,见之但觉心眼开。
辞悭语鄙不足记,封题远寄苏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