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曾(bù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丛林(cóng lín)的意思:指密集的树木、灌木丛生的地方,也用来比喻纷杂复杂的事物。
等闲(děng xián)的意思:平常、平凡、无所事事
仿佛(fǎng fú)的意思:像,似乎,好像
缝罅(fèng xià)的意思:指破绽、漏洞、缺陷。
葛藤(gé téng)的意思:比喻事物纷乱、错综复杂,难以解开。
击虚(jī xū)的意思:指打击敌人的虚弱点或弱点,以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
佳话(jiā huà)的意思:佳话指的是美好的话语或令人愉快的谈话。
普化(pǔ huà)的意思:普通人的化身,指普通人。
上头(shàng tou)的意思:指在地位、权力、能力等方面高于自己的人或事物。
舌头(shé tou)的意思:指能言善辩、口才好的人。
随手(suí shǒu)的意思:随手指的是做事情时顺手拿取或处理,不费力气。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闲一(xián yī)的意思:指不忙、有空闲的状态。
虚空(xū kōng)的意思:指没有实质内容或没有意义,空无一物。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为法宏禅人所作的赞语。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法宏禅人的修为与境界。
“不曾动著舌头,葛藤已遍天下。” 这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法宏禅人不依赖言语,却能影响广泛,如同葛藤蔓延,遍及天下。这不仅体现了禅宗强调的“言教不如身教”的理念,也暗示了法宏禅人在修行上的深厚底蕴和影响力。
“等闲一击虚空,随手便成缝罅。” 这里通过“一击虚空”和“随手成缝罅”这两个动作,展现了法宏禅人对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和自在运用。击空即触达本源,随手成缝罅则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洞悉事物的本质,揭示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
“法宏貌得吾真,仿佛镇州普化。” 这两句进一步赞美法宏禅人的修为,称其外貌与内心都达到了禅宗的真谛,仿佛是镇州普化的化身。镇州普化是宋代著名的禅师,这里将法宏禅人与之相提并论,显示了对其高深境界的认可。
“我今写赞上头,要作丛林佳话。” 最后两句表明了释宗杲作为禅师的身份,他亲自为法宏禅人撰写赞语,并希望这段佳话能在禅林中流传,成为后世学习和传颂的对象。这不仅体现了对法宏禅人成就的敬仰,也反映了禅宗文化中重视传承和分享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法宏禅人独特的修行境界和对禅宗文化的贡献,同时也体现了释宗杲作为禅师的智慧与慈悲。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曾子宣郡太挽词二首
族大徽音远,年高福祚多。
生儿尽龙虎,封国裂山河。
象服惊初掩,埋文信不磨。
送车江郭满,咽绝听哀歌。
安舆遍西北,丹旐历江湖。
存没终无憾,哀荣两得俱。
新封崇马鬣,余福荐浮图。
家法苹蘩在,空堂始一虞。
集贤殿考试罢二首
振鹭纷纷未著行,初従江海觇清光。
卷声风雨中庭起,笔势云烟累幅长。
病眼尚能分白黑,众毛空复数骊黄。
禁中已许公孙第,得失何私物自忙。
衰病相侵眼渐昏,青灯细字苦劳神。
遍看大轴知无力,听诵奇篇赖有人。
前日鼓旗闻苦战,明朝雷雨出潜鳞。
殿庐困极唯思睡,却忆登科似后身。
试制举人呈同舍诸公二首
垣中不减台端峻,池上来従柱下严。
同直旧曾连月久,暂来还喜二公兼。
〈仆顷与孙莘老同在谏垣,与彭器资同在西掖。
〉直言已许侵弹奏,新告行闻振滞淹。
顾我粗官何所与,西曹只合论茶盐。
早岁同科止六人,中年零落半埃尘。
却将旧学收新进,几误今生是后身。
肮脏别都遗老骥,沉埋秘府愧潜鳞。
〈制科前辈今独张公安道一人。
后来未用,惟张去华而已。
〉怜君尚胜刘蕡在,白首诸侯呼上宾。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