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秋虫夥,纷鸣抱露榛。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风物(fēng wù)的意思:指风景、景色。
俯仰(fǔ yǎng)的意思:低头和抬头的动作,表示对上级或长辈的敬重和顺从。
浑如(hún rú)的意思:形容事物混乱、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懒妇(lǎn fù)的意思:指懒惰的妇女,形容女性懒散不勤劳。
貌取(mào qǔ)的意思:以外貌为准则来评判一个人或事物。
且自(qiě zì)的意思:自己暂时先行,等待其他条件具备后再行动。
塞上(sāi shàng)的意思:指北方边塞地区或沙漠地带。
剡藤(yǎn téng)的意思:剡藤是指藤蔓盘绕,形成纠结的样子。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解决或纠正。
上秋(shàng qiū)的意思:指上升到秋天,比喻事物逐渐发展到高峰或达到最好的状态。
烟花(yān huā)的意思:烟花是指燃放时形成美丽的花火,比喻事物短暂而华丽的表象。
征人(zhēng rén)的意思:招募人才,征集人才。
自新(zì xīn)的意思:自我改过、重新做人
塞上秋(sāi shàng qiū)的意思:指塞外的秋天,也指边疆的秋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秋天的景象,通过络纬(即纺织娘)的鸣叫,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诗人以络纬的鸣声为线索,展开对边塞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首句“塞上秋虫夥”,点明地点和季节,展现出边塞特有的秋虫之多,暗示着环境的荒凉与生命力的顽强。接着“纷鸣抱露榛”进一步描绘了秋虫在露水滋润的榛树丛中纷纷鸣叫的情景,生动而富有画面感。
“那曾催懒妇,却解动征人。”这两句对比鲜明,前一句以“懒妇”为对象,暗示秋虫的鸣叫可能并未催促懒惰的妇女去劳作,后一句则将目光转向“征人”,表达了秋虫鸣叫似乎能触动远行之人的心绪,引发他们对家国、对未来的思考。这种情感的转换,体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复杂情感的深刻洞察。
“风物浑如昔,烟花且自新。”这两句承上启下,一方面感叹边塞的自然景观仿佛依旧,岁月流转中的不变;另一方面又以“烟花且自新”表达出即使在艰苦环境中,生命依然充满希望与活力,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最后,“剡藤亲貌取,俯仰便成陈。”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络纬的鸣声比作剡藤(一种制作纸张的材料),通过亲自观察、记录,使得这一瞬间的声音成为永恒的记忆。同时,也暗含时间流逝之意,无论怎样珍视,时间终将过去,一切都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秋虫鸣叫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塞生活的独特风貌,以及在艰苦环境中人们的情感与思考,充满了深沉的哲理意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雁门太守宅行
雁门太守食雁美,第宅峥嵘甲闾里。
罘罳春罥游丝长,帘幕昼影秋波香。
堂下笙歌堂上舞,客起持翿主击鼓。
银河没尽明月无,已见城头三足乌。
主人沉饮呼不醒,辘轳閒挂梧桐井。
十年之后客重来,但见井枯池涸生莓苔。
大屋沉沉如梦里,姓名已易他人主。
银河明月依旧临,空闻鸟雀黄昏深。
眼底沧桑如反掌,石田茅屋儿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