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睇孤鸢外,遥峰出晚林。
自倚溪翁杖,谁将野客琴。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拙逸亭北望白云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隐逸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引睇孤鸢外”,诗人以一只孤独翱翔的鸢为引子,引出了对远方景色的凝视。鸢在空中自由飞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向往与追求。接下来,“遥峰出晚林”一句,描绘了傍晚时分,远处的山峰从林海中渐渐显现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因知逃世者,何必入山深”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真正的逃避世俗,并不一定要深入山林,而是内心的一种超脱与平静。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理解。
后四句“自倚溪翁杖,谁将野客琴。茅茨容老朽,莫遣早寒侵”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他自比溪边的老翁,手持拐杖,悠然自得;又想象自己如同一位访客,弹奏着琴曲,享受着自然的宁静。最后,他希望自己的居所能够容纳年老的自己,避免过早地受到寒冷的侵袭,这既是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也是对精神家园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