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万(bǎi wàn)的意思:形容数量非常多,数量巨大。
察知(chá zhī)的意思:察觉并了解事物真相
赤子(chì zǐ)的意思:指纯真无邪、忠诚坚贞的心。
春耕(chūn gēng)的意思:春天耕种农田,指春季农民进行农田耕作的活动。
大吏(dà lì)的意思:指高级官员或权力人物。
道穷(dào qióng)的意思:指道路走到尽头,无路可走,形容处境困难,无法挽回。
反侧(fǎn cè)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或变化与原来的状态截然相反。
奉时(fèng shí)的意思:按时、及时
沟壑(gōu hè)的意思:形容差距悬殊或分歧极大。
讳饰(huì shì)的意思:指故意掩饰真相,不敢公开或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感情。
困逼(kùn bī)的意思:指处于困境或困难中,无法摆脱的状态。
来人(lái rén)的意思:指需要帮助或支援时,呼唤他人前来。
离怀(lí huái)的意思:离开原来的地方,远离亲友或故土。
历岁(lì suì)的意思:历经岁月,表示经历了多年。
闾阎(lǘ yán)的意思:指官员贪污受贿、贪婪残暴的行为。
略为(lüè wéi)的意思:稍微、稍为
帑金(tǎng jīn)的意思:帑金指的是国家或机构的财物。
譬之(pì zhī)的意思:用来举例说明或比喻,表示类似或相似的关系。
起色(qǐ sè)的意思:指事物开始出现好转的迹象,有所起色。
岂可(qǐ kě)的意思:表示不可、不能、绝不。
谴责(qiǎn zé)的意思:表示强烈地批评、指责、责备他人的言行或行为。
强饭(qiáng fàn)的意思:指用强力手段迫使别人做某事或获得某种利益的行为。
穷檐(qióng yán)的意思:指人穷困潦倒,生活贫苦。
三加(sān jiā)的意思:三倍加倍,形容增加或加强到三倍。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三白(sān bái)的意思:指白头、白脸、白胡子,形容人年老。
时宜(shí yí)的意思:指符合当前时代背景或环境所适宜的事物或行为。
司牧(sī mù)的意思:司牧指的是官员管理牧场或牧民的意思。
宿麦(sù mài)的意思:指宿在麦田中的鸟儿,比喻长期在某个地方居住或停留。
惕息(tì xī)的意思:警惕和息怒。
屯膏(zhūn gāo)的意思:屯膏是一个用于形容人贪婪、贪心的成语。
往来(wǎng lái)的意思:往来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来去、交流、来往等意思。
毋宁(wú nìng)的意思:宁可不要,宁愿不要
夏熟(xià shú)的意思:指作物在夏季成熟的意思,也比喻事物发展迅速、成果丰硕。
向隅(xiàng yú)的意思:指被逼到绝境,无路可退。
犹然(yóu rán)的意思:仍然、依旧
再三(zài sān)的意思:多次、反复
置怀(zhì huái)的意思:将心思放在某个特定的事情上
中州(zhōng zhōu)的意思:指中原地区,也泛指中部地区。
谆谆(zhūn zhūn)的意思:形容言辞恳切,真诚耐心。
咨询(zī xún)的意思:咨询指向他人请教,征求意见,以获得帮助或解决问题的行为。
-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新正二日降旨加赈豫省去岁被灾各州县诗以纪事》。诗中表达了对受灾地区的深切关怀和对官吏的严格要求。
首句“中州历岁叹向隅”,描绘了中原地区历经岁月,百姓生活困苦,感叹于一隅之地的艰难。接着“屯膏其故缘讳饰”指出灾情之所以严重,是因为官员们隐瞒事实,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诗人强调了官员的责任感,要求他们关注民生,尽力赈济灾民,“察知谴责司牧者,赈赒乃不遗馀力”。
“帑金三百万弗惜,庶使闾阎免困逼”表明朝廷不惜花费大量钱财,以减轻百姓的苦难。接下来“谆谆更戒彼大吏,毋俾役蠹俾遍得”提醒官员们要全面地执行赈灾政策,避免某些地区因管理不当而受苦。
“勤加咨询往来人,尽道穷檐稍起色”体现了朝廷通过广泛听取意见,确保救灾工作有效进行。最后“更幸三白沾宿麦,闻之略为纾反侧”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好年景的期待,以及对灾民生活的些许宽慰。
“夏熟尚早讵置怀,助阳奉时宜布德”提醒人们虽然现在还未到收获季节,但应适时行善,以顺应天时。比喻“譬之赤子才离怀,未能强饭可夺食”将百姓比作初生婴儿,需要保护和滋养,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就忽视他们的需求。
“已加毋宁再三加,于民岂可言从啬”强调了对民众的关怀不应有限制,而应持续增加。最后“免沟壑共力春耕,南顾犹然为惕息”表达了对灾后重建的期望,希望所有受灾地区都能共同努力,恢复农业生产,同时对未来的担忧也未减。
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官员责任的严格要求,展现了他作为君主的仁政思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