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过 碛 唐 /岑 参 黄 沙 碛 里 客 行 迷 ,四 望 云 天 直 下 低 。为 言 地 尽 天 还 尽 ,行 到 安 西 更 向 西 。
- 注释
- 黄沙碛:指沙漠,黄沙堆积如岸,形容沙漠广袤无垠。
客行迷:旅客迷失了道路。
四望:向四周看。
云天直下低:形容视野中天与地似乎相接,感觉天很低。
为言:常言道,有人说。
地尽:地面的尽头。
天还尽:连天也好像到了尽头,形容极远之处。
安西:古地名,这里泛指西部边陲地区。
更向西:继续向西行。
- 翻译
- 在黄沙弥漫的大漠中旅客迷失了方向,四处望去,天空仿佛也随着云层降得很低。
人们常说走到了大地的尽头天也就结束了,可到了安西之后还要继续向西行进。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沙漠中前行的景象,通过对荒凉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远方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黄沙碛里客行迷"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情境,旅人在漫无边际的黄色沙漠中前进,但方向却迷失了。"四望云天直下低"则形象地表达了旅人所处环境的辽阔与封闭之感,四周视线均被云层和天空所限。
第三句"为言地尽天还尽",通过强烈的情感宣泄,显示出诗人对于未知世界的无限渴望,即便是当眼前的景物已经消失在视野之外,天际也似乎与他告别,但他的心志却并未终点。最后一句"行到安西更向西"则表明了诗人的坚定决心,不论身处何方,只要还有可能前进的地方,他就会继续西行。这里的“安西”通常指代边疆地区,代表着远离文明的荒凉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沙漠、天空和旅人心志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束缚、不畏艰险追求梦想的精神内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拟嘉靖圣德颂二篇·其二
于维上天,万物父母。大君宗子,天所畀付。
天能生物,不能遂物。左右斯民,大君之责。
生欲有养,终欲有归。不有王者,孰主孰依。
维昔文王,泽及枯骨。掩骼埋胔,王政之一。
世衰俗降,治不法古。虚文虽存,实政莫睹。
流离委顿,掩覆莫施。下食蝼蚁,上食鸢鸱。
吾皇圣神,心含大造。惠鲜茕鳏,绥辑饥殍。
念厥没者,暴尸弃骸。孰悯孰恻,颠没草莱。
阴雨霜月,冤语吟啸。朕主神天,宁不汝悼。
天地虽大,或缺其仁。吾皇一念,旋乾转坤。
乃召司徒,汝其度地。悉俾瘗埋,汝勿怠事。
乃召宗伯,汝其询咨。捡括以行,俾无或遗。
相彼王郊,其土埴埴。墓人冢夫,乃经乃画。
千夫如云,万锸如雨。劳相踊跃,畚筑具举。
屋如堂如,斧如坊如。崇崇连连,郁其冈如。
于殇于厉,于士于旅。是凭是藉,是宅是处。
焄蒿悽怆,若或有知。枯壤衔恩,冥途结悲。
周文则仁,据所目见。善推其为,皇泽丕遍。
皇泽丕遍,逮于重泉。矧也吾人,覆冒曷言。
至和薰蒸,玄化坱圠。动植蒙休,民不天折。
宇宙清肃,罔有害灾。怪妖藏灭,诸福毕来。
补天不能,助地不及。百神效灵,左右拱翊。
稽首圣皇,寿万千亿。
《拟嘉靖圣德颂二篇·其二》【明·孙承恩】于维上天,万物父母。大君宗子,天所畀付。天能生物,不能遂物。左右斯民,大君之责。生欲有养,终欲有归。不有王者,孰主孰依。维昔文王,泽及枯骨。掩骼埋胔,王政之一。世衰俗降,治不法古。虚文虽存,实政莫睹。流离委顿,掩覆莫施。下食蝼蚁,上食鸢鸱。吾皇圣神,心含大造。惠鲜茕鳏,绥辑饥殍。念厥没者,暴尸弃骸。孰悯孰恻,颠没草莱。阴雨霜月,冤语吟啸。朕主神天,宁不汝悼。天地虽大,或缺其仁。吾皇一念,旋乾转坤。乃召司徒,汝其度地。悉俾瘗埋,汝勿怠事。乃召宗伯,汝其询咨。捡括以行,俾无或遗。相彼王郊,其土埴埴。墓人冢夫,乃经乃画。千夫如云,万锸如雨。劳相踊跃,畚筑具举。屋如堂如,斧如坊如。崇崇连连,郁其冈如。于殇于厉,于士于旅。是凭是藉,是宅是处。焄蒿悽怆,若或有知。枯壤衔恩,冥途结悲。周文则仁,据所目见。善推其为,皇泽丕遍。皇泽丕遍,逮于重泉。矧也吾人,覆冒曷言。至和薰蒸,玄化坱圠。动植蒙休,民不天折。宇宙清肃,罔有害灾。怪妖藏灭,诸福毕来。补天不能,助地不及。百神效灵,左右拱翊。稽首圣皇,寿万千亿。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0667c6bcad2d050928.html
送蔡希颜三首·其二
群鸟喧北林,黄鹄独南逝。
北林岂无枝,罗弋苦难避。
之子丹霞姿,辞我云门去。
山空响流泉,路僻迷深树。
长谷何盘纡,紫芝春可茹。
求志暂栖岩,避喧宁遁世。
系予辱风尘,送子愧云雾。
匡时已无术,希圣徒有慕。
倘入阳明峰,为寻旧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