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杭州府贡院联》
《杭州府贡院联》全文
清 / 阮元   形式: 对联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出门(chū mén)的意思:离开家门,外出

桂子(guì zǐ)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出众、优秀,像桂子一样香甜美好。

花黄(huā huáng)的意思:形容花朵绽放艳丽、色彩鲜艳。

槐花(huái huā)的意思:形容事物短暂如槐花一样,转瞬即逝。

黄后(huáng hòu)的意思:指黄帝的后代,泛指汉族人。

西湖(xī hú)的意思:西湖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著名湖泊,因其美丽的风景而被称为“人间天堂”。西湖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或令人心醉的环境。

下笔(xià bǐ)的意思:指写字或绘画时动笔的动作,也用来形容写作或绘画的开始。

月满(yuè mǎn)的意思:指月亮圆满的状态,比喻事物达到顶点或极盛的状态。

槐花黄(huái huā huáng)的意思:形容人的脸色变得极为苍白或病态。

下笔千言(xià bǐ qiān yán)的意思:指写文章或书信时,一笔下去就能写出千言万语,形容文笔好,表达能力强。

鉴赏

此联出自清代学者阮元之手,描绘了杭州府贡院的景象与氛围,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展现了杭州这座江南名城的独特魅力。

上联“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以文人雅士的视角,描绘了秋季的杭州。桂花飘香,槐花已过,正是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好时节。桂花的香气与槐花的余韵交织,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诗意氛围,暗示着这里不仅是自然美景的聚集地,更是才子佳人汇聚,文思泉涌之地。

下联“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则将视线转向了杭州的标志性景点——西湖与钱塘江。西湖月满,意味着夜色中的西湖如诗如画,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而东浙潮来,则是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潮水汹涌澎湃,气势磅礴。这两幅画面不仅展现了杭州的自然风光之美,也寓意着杭州作为江南重镇,不仅有着秀丽的山水,更有繁华的人间烟火气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整联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赞美了杭州的自然景观,更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表达了对杭州这座城市的热爱与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阮元

阮元
朝代:清   号:云台   籍贯:晚号怡性老   生辰:1764~1849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籍贯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
猜你喜欢

故濮阳太守赠光禄大夫王君正路挽词二首

落落承平佐,英英嗣世风。
芝兰托庭户,鸾鹄峙梧桐。
结客贤豪际,倾财缓急中。
悲伤闻故老,沦谢未衰翁。
吴中试良守,濮上继嘉声。
平赋权家恨,蠲租盗俗清。
家贫久未葬,身去独留名。
天报多男子,终存好弟兄。

(0)

题王生画三蚕蜻蜓二首

饥蚕未得食,宛转不自持。
食蚕声如雨,但食无复知。
老蚕不复食,矫首有所思。
君画三蚕意,还知使者谁。
蜻蜓飞翾翾,向空无所著。
忽然逢飞蚊,验尔饥火作。
一饱困竹稍,凝然反冥寞。
若无饥渴患,何贵一箪乐。

(0)

送周正孺自考功郎中归守梓潼兼简吕元钧三绝

白发熙宁老诤臣,凛然心胆大于身。
吾侪坐看冯唐去,谁起云中废弃人。
十年符竹守吾州,故吏相逢嘲土牛。
毋谓徐公不堪用,诸人自与世沉浮。
东道如闻近稍安,乘骢按部凛生寒。
忽逢太守能相下,俱是従来言事官。

(0)

次韵李豸秀才来别子瞻仍谢惠马二首

小床卧客笑元龙,弹铗无舆下舍中。
五马不辞分后乘,轻裘初许敝诸公。
随人射虎气终在,徒步白头心颇同。
遥想据鞍横槊处,新诗一一建安风。

(0)

范百嘉百岁昆仲挽词二首

少年何敏锐,才气伏诸生。
展卷五行下,挥毫万字倾。
百年殊未艾,一病竟无成。
谁谓従夫子,同开郁郁城。
季子尤高爽,颜家早哭回。
白头生便尔,黄坏遽相催。
旧草谁收拾,新松剩插栽。
悲伤有伯氏,诸子尚婴孩。

(0)

安厚卿枢密母夫人挽词二首

家起侧微中,身兼富贵终。
慈仁本宜寿,勤约自成风。
大府宁居久,名邦赐沐雄。
共传生子福,仍指读书功。
早岁参戎幕,开门对粉墙。
初闻寡兄弟,共羡好姑章。
一别飞腾速,全归福禄长。
遗芳在子舍,它日望岩廊。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