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交云脚,憨烟一万梢。
盲舟逢石怒,狂韵解山嘲。
野有螺开舍,人如鸟失巢。
这首诗描绘了夏夜泛舟湖上的景象,充满了动态与情感的交织。
首句“湖口交云脚”,以“交云脚”描绘出湖口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憨烟一万梢”,通过夸张的手法,将烟雾比作数万枝树梢,形象地表现了烟雾之浓密,同时也赋予了烟雾一种活泼、生动的形态。
“盲舟逢石怒,狂韵解山嘲”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舟、石、山都赋予了生命和情感。盲舟在黑暗中不慎触碰到了岩石,岩石仿佛在愤怒地回应;而山则似乎在嘲笑这突如其来的碰撞,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与情感。
“野有螺开舍,人如鸟失巢”进一步描绘了湖边的景象,螺壳在野外仿佛是临时搭建的小屋,而人们则如同迷失方向的鸟儿,寻找着自己的归宿。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感。
最后,“愁燐方结阵,竖指画乾爻”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深沉。愁云聚集,形成阵势,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或许会思考人生、宇宙的奥秘,用手指在空中画卦,试图解读命运的玄机。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夜色的深邃,也暗示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夏夜湖上独特的景色与情感体验,既有自然界的壮丽与活力,又蕴含了人类对生活、宇宙的深刻思考。
渊明有琴本无弦,白傅偏喜听人弹。
不如空中风度曲,随风往来声断续。
非宫非商从君听,不中律吕无亏成。
大如角韵来孤城,细似蚓窍苍蝇声。
华亭夜鹤圆吭清,颤动长引寒蝉鸣。
或疑凤咮叫霄汉,又恐仙佩云中行。
使其似曲无别调,安得自在声泠泠。
蛙喧尚谓胜鼓吹,牛鸣犹以黄钟称。
丝不如竹亦漫语,赖此七窍俱珑玲。
幽人院静新凉生,八风不问来纵横。
短簟六尺午睡足,彷佛神来传广陵。
四明耸秀一溪流,曾记经行十里秋。
行李今从何处住,宦游自笑几时休。
儿时故旧今谁在,老去光阴不借留。
赢得东归访丘壑,约君同上钓鱼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