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旦试笔次丹山家兄韵》
《元旦试笔次丹山家兄韵》全文
明 / 方献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谁教风雨新年,兴在残梅剩菊边。

幽思秪堪花共语,病容不与争妍

未将东海扁舟去,愿借西樵半榻眠。

自笑一官能早计十年办买山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办买(bàn mǎi)的意思:指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购买事务。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病容(bìng róng)的意思:指病人因病而显现出来的容貌。

不与(bù yǔ)的意思:不互相交流或接触

残梅(cán méi)的意思:指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品质。

东海(dōng hǎi)的意思:指东方的大海,也泛指东方。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官能(guān néng)的意思:指官员或官府的能力和作用。

买山(mǎi shān)的意思:指以高价买下山头或山脚下的土地,比喻不加考虑地购买或投资,没有经济价值或利益。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新年(xīn nián)的意思:指每年的开始,即公历的1月1日,也指农历的正月初一。

幽思(yōu sī)的意思:深沉的思考或沉思

早计(zǎo jì)的意思:早有预谋或计划。

争妍(zhēng yán)的意思:争相追求美丽或者优秀。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新年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世界。首句“谁教风雨入新年”以疑问的语气引出自然界的风雨似乎有意无意地为新年增添了一抹不同寻常的氛围,暗示着新年并非平静无波,而是充满了变化与挑战。

接着,“兴在残梅剩菊边”一句,诗人将自己对新年的兴致寄托于残存的梅花和菊花上,这些冬末春初的花朵虽已不再繁盛,却依然保持着生命的坚韧与美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持与希望。

“幽思秪堪花共语,病容不与世争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沉思考,他愿意与花为伴,倾诉心事,而自己的病态面容则无法与世俗的繁华相匹配,更不愿参与世间的争斗与喧嚣。

“未将东海扁舟去,愿借西樵半榻眠。”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他并未选择像东海上扁舟那样远离尘嚣,而是希望能借住在西山的半榻之上,享受片刻的宁静与自在。

最后,“自笑一官能早计,十年刚办买山钱。”诗人自嘲自己身为官员,早早就规划了退休后的生活,但十年的辛劳才刚刚攒够买山的钱,这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面对新年时复杂的情感状态和对生活、理想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方献夫
朝代:明

(约1486—1541或1544)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猜你喜欢

杂咏一百首·其六十二素女

厥初赋形貌,固已具阴阳。

素问无人读,流为采战方。

(0)

沁园春·其八

柳思花情,湖山应怪,先生又来。

想旧时谈舌,依然解使,六丁奔走,驱斥风雷。

翠袖传觞,金貂换酒,痛饮何妨三百杯。

人间世,算谪仙去后,谁是天才。碧窗画鼓船斋。

胸次与乾坤一样开。

试云间招手,下呼馀子,逡巡去矣,但觉尘埃。

若是花时,无风无雨,一日须来一百回。

教人道,看玉山自倒,不用相推。

(0)

钓台

桐江波上一羊裘,钓得声名隘九州。

天子曷尝遗故旧,先生不肯事王侯。

(0)

云思

交柯叆苍寒,不碍青霄路。

油然隐者心,一声孤鹤度。

(0)

满江红·其三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桑梓外,锄耰渐入,柳坊花陌。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鸾翼。更无人擫笛傍宫墙,苔花碧。

天相汉,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

(0)

渔家傲.冬至

云覆衡茅霜雪后。风吹江面青罗皱。

镜里功名愁里瘦。闲袖手。去年长至今年又。

梅逼玉肌春欲透。小槽新压冰澌溜。

好把升沈分付酒。光阴骤。须臾又绿章台柳。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