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西征杂咏·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西征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郁的自然与人文气息。
首句“碧水遥林兴未孤”,以“碧水”和“遥林”构成一幅辽阔而宁静的画面,暗示着旅途的悠长与景色的迷人。这里的“兴未孤”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期待,即使是在遥远的路上,也依然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次句“月明曾记旧游无”,将时间与空间交织在一起,通过“月明”这一意象,唤起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这里的“旧游”不仅指过去的旅行经历,更可能包含了对往昔友情、爱情或个人成长的怀念,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第三句“马蹄更欲凭芳草”,以“马蹄”作为主体,进一步描绘了行进中的动态美。诗人想要在芳草中停留,似乎是对大自然的深深依恋,或是对某种精神寄托的追求。这句诗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一句“一路春山怨鹧鸪”,以“春山”和“怨鹧鸪”营造出一种略带哀愁的氛围。春山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怨鹧鸪”则可能寓意着旅途中的孤独、思念或是对某种失去的哀叹。整句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以及对未知旅途的复杂心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过往回忆的怀念、对旅途孤独的感慨以及对未来未知的期待,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午日同李于鳞游天宁寺
得尔逃名者,今辰又少林。
山高杨柳细,路险薜萝深。
古塔已凋翠,祗园曾布金。
谈经群鸟下,听法一龙吟。
舍利光难灭,菩提迹岂沉。
空虚能悟性,情净不依心。
云竹窥禅相,风皇度梵音。
僧来看果结,酒至对蒲斟。
世事形骸苦,浮生日夜侵。
慈航如可渡,同此谢朝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