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名为《读法华五首(其三)》。诗中运用了佛教的意象与哲理,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
首句“塔解听经无两耳”,以塔象征佛法的崇高与永恒,表达出即使在最庄严的佛塔之中,也难以通过双耳完全领悟佛法的深奥。这里暗含着对佛法精妙之处的赞叹,以及对修行者需用心感悟而非仅依赖感官的启示。
次句“佛称全体有分身”,进一步阐述了佛教中关于佛性的普遍性与个体之间的联系。佛性并非局限于某一个体,而是存在于一切众生之中,每个人都有成为佛的可能性。这句诗强调了众生平等、相互关联的哲学思想。
后两句“宝书读罢惊清昼,叶叶花花总是春”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精神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境界。读完珍贵的佛经之后,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而宁静,所有的树叶和花朵都绽放着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这里不仅描绘了一幅自然界的春日美景,更寓意着通过阅读佛经,心灵得以净化,获得了内心的平和与喜悦,如同大自然在春天里展现的勃勃生机。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文化中对于宇宙、生命、自我与他者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通过修行达到内心平静与和谐的美好愿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善卷洞
水波摇风林,秋山木叶脱。
何年五丁斧,劈此灵异迹。
幽泉闻笙镛,怪石动精魄。
嵚巇上下坂,俄顷异忻戚。
摩崖三四字,窈窕飞青壁。
仙灵有遗踪,仿佛留虚白。
濯缨松涛下,清飔澹寒日。
冥搜已忘形,心与太古接。
田园杂兴
郁郁桑叶青,灿灿榴花赤。
余亦朝市人,爱此园林僻。
好动每招尤,静观多自得。
园果何离离,随意熟堪摘。
上者供甘旨,次以留嘉客。
客至谈世俗,辄浮以大白。
三径常荒芜,苔痕浸石壁。
赖有数卷书,堪慰风雨夕。
自白龙崖趋泸溪述所见
绝壁何嶙峋,侧翠倚江岸。
云水一相映,清辉朝屡换。
石非五丁凿,嵌空乃百变。如梭了可■,似月魄始半。
或击壶口缺,或迸锦丝断。
漏日宛通中,障树若无畔。
势绝飞鸟窥,祇应山鬼窜。蚁附定何由,径尺■细栈。
窗楯亦具设,败绠涩余鍊。
纵横百里内,仰视目为眩。
其故不可测,挥手付梦幻。
长年话凄怆,此地饱经乱。
万骑走空村,居人息樵爨。
寥翘峡女泣,袒跣溪童惯。
岂得顾里闾,猿挂垂一襻。
饥来摘山果,渴饮汲幽涧。
生还谅无几,遗迹犹可叹。
尚想避秦时,斯语非荒漫。
辄因俯仰骇,聊复纪闻见。
桑田若为海,他日辱楼见。
《自白龙崖趋泸溪述所见》【清·李良年】绝壁何嶙峋,侧翠倚江岸。云水一相映,清辉朝屡换。石非五丁凿,嵌空乃百变。如梭了可■,似月魄始半。或击壶口缺,或迸锦丝断。漏日宛通中,障树若无畔。势绝飞鸟窥,祇应山鬼窜。蚁附定何由,径尺■细栈。窗楯亦具设,败绠涩余鍊。纵横百里内,仰视目为眩。其故不可测,挥手付梦幻。长年话凄怆,此地饱经乱。万骑走空村,居人息樵爨。寥翘峡女泣,袒跣溪童惯。岂得顾里闾,猿挂垂一襻。饥来摘山果,渴饮汲幽涧。生还谅无几,遗迹犹可叹。尚想避秦时,斯语非荒漫。辄因俯仰骇,聊复纪闻见。桑田若为海,他日辱楼见。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267c68cb9c80c8159.html
游风穴简陆云士
汝州风穴寺,城西白云里。
出郭芳草深,得此林壑美。
柏子周四山,桐花通一水。
香阁接幽岩,僧饭资禅喜。
石潭见空性,澄澈何终始。
潭上新笋生,潭下旧兰紫。
溪风吹午钟,脱然谢糠秕。
相逢采山人,念尔宦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