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板桥辞太母灵舆三首·其一》
《板桥辞太母灵舆三首·其一》全文
宋 / 孔武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吉仗凶仪古今哀歌仍杂管箫音。

喧阗四海同轨,未满君王孝养心。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哀歌(āi gē)的意思:形容悲伤哀怨的歌声或歌曲。

古今(gǔ jīn)的意思:古代与现代,过去与现在

君王(jūn wáng)的意思:指君主,也用来形容权力极大的人。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同轨(tóng guǐ)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的目标、方向或行动相同,步调一致。

孝养(xiào yǎng)的意思:指尽心尽力地孝敬养育父母或长辈。

凶仪(xiōng yí)的意思:凶兆的征兆或预兆。

喧阗(xuān tián)的意思:喧嚣嘈杂,声音嘈杂。

养心(yǎng xīn)的意思:修养心性,培养内心的美好品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孔武仲的作品,名为《板桥辞太母灵舆三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先人的哀悼之情,以及对于古今礼仪的思考和反思。

“吉仗凶仪备古今”一句,点明了古今各种典章制度都已备好,既有庆祝吉祥的礼节,也有处理悲伤凶险的仪式。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时空变迁中的文化承传的关注。

“哀歌仍杂管箫音”则是说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乐器声音,但在哀悼先人的场合,音乐也只能陪伴着悲伤之声。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当时的丧礼景象,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悲痛。

“喧阗四海脩同轨”一句中,“喧阗四海”形容丧礼的盛大和隆重,参与者众多,范围广泛;“脩同轨”则意味着人们在这一共同的礼仪下团结一致,共襄盛举。这句话强调了古代丧葬礼仪对于社会凝聚力的一种象征意义。

最后,“未满君王孝养心”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先母的哀思之情,即使是在君主面前,也无法完全倾诉其孝顺养育之心。这里的“君王”可能是指在位的皇帝,而“未满”则暗示了诗人的哀思之深,难以言表。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丧礼仪式的描述,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孝道和丧葬礼俗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孔武仲
朝代:宋   字:常父   籍贯:宋临江新淦   生辰:1041—1097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猜你喜欢

忆秉之·其七

每到塘桥月色昏,两灯扶幼自应门。

如今怕向西州路,舟过杨林泪暗吞。

(0)

和谢少傅晚步见寄之韵

疲薾悬知进步难,十年学道得鲵桓。

晋家谋国三为众,蒙叟巢林一已安。

独上高丘时纵眺,偶携稚子亦成欢。

愿公早为苍生起,林下还沾圣泽宽。

(0)

次韵文徵明见赠之作

十年稳卧碧山阿,姓字无缘落谏坡。

江上野凫元自佚,日边威凤况云多。

正逢圣理方更化,岂谓温纶亦漫波。

几度怀恩思自效,蹇疲难进欲如何。

(0)

米南宫苕溪春晓图

春云黯黮雨模糊,草树熹微半有无。

梦入苕溪天欲晓,不知元是米家图。

(0)

再至天王寺有感·其二

旧日沙弥今老禅,白头我亦异当年。

见恒河性依然在,莫为浮生一惘然。

(0)

山行三首·其二灵岩玩月

浮云过尽碧天高,把酒层峰气倍豪。

明月一年当此夜,旷怀千古属吾曹。

琼楼玉宇身亲到,香径琴台首独搔。

天柱峰头那似此,淋漓醉墨涴宫袍。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