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醉后作短歌十一章·其三》
《醉后作短歌十一章·其三》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不落,星不明,庭叶不多微有声

中宵不睡对残烛,人影当门烛光绿。

开门欲晓星月低,枯桐照井烟凄迷天风袅袅吹萝衣。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明(bù míng)的意思:不清楚、不明了

不落(bù là)的意思:不倒下、不陷落

当门(dāng mén)的意思:指在门前担任门卫的人员,也用于比喻担任某种职责或承担某种责任。

开门(kāi mén)的意思:打开门户,比喻开始或开创某种事业或行动。

枯桐(kū tóng)的意思:形容事物枯萎、不景气或人才荒度的情况。

袅袅(niǎo niǎo)的意思:形容烟雾、香气等轻柔、缭绕的样子。

凄迷(qī mí)的意思:形容非常悲伤、迷茫。

人影(rén yǐng)的意思:人的身影或形象

天风(tiān fēng)的意思:指正直、公正、无私的风气和作风。

有声(yǒu shēng)的意思:有声指的是有声音,有声有色形容声音宏亮、响亮、生动。

中宵(zhōng xiāo)的意思:指夜晚的中间时刻,也可以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烛光(zhú guāng)的意思:指微弱的光亮或微小的希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月夜的静美与内心的思绪巧妙融合。

首句“月不落,星不明”,以月不完全落下,星辉暗淡,营造出夜晚的朦胧氛围。接着“庭叶不多微有声”,虽是微弱的声响,却能触动人心,仿佛在诉说着夜晚的秘密。这种细微的自然之音,与后文的“人影当门烛光绿”形成对比,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又不失孤独感。

“中宵不睡对残烛,人影当门烛光绿”一句,展现了诗人深夜未眠,独自面对残烛的情景。烛光映照下的人影,与门外的景色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也暗示了外界的宁静与和谐。

“开门欲晓星月低,枯桐照井烟凄迷”,开门的一瞬间,星月似乎更低垂,枯桐的光影投射在井边,烟雾缭绕,增添了几分凄迷的美感。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静好的感慨。

最后,“天风袅袅吹萝衣”,轻柔的天风吹拂着藤蔓,仿佛在轻轻诉说,又或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波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白雪山房为李惟寅典禁赋

郢曲无人和,南音每自操。

青云今少达,玉树转孤高。

兵偃闲金甲,林栖接缊袍。

虽悬双鹊印,未敌饮春醪。

(0)

端午赐扇綵楼

分直从芸省,沾恩自凤闱。

织成千缕细,裁就一轮辉。

爽气微生握,霞纹半入衣。

山龙无寸补,徒自滥云飞。

(0)

何山人以诗过谒答之

同旅谁相问,新诗独见投。

校书非马厩,为客任貂裘。

世事凭双璧,君才老一丘。

陆云书尽好,须作鄮中游。

(0)

秋夜山亭答潘少承

别离欣把袂,披写共登楼。

木叶千山雨,虫声四壁秋。

酒缘多病止,榻为故人留。

已似嵇康懒,那堪复远游。

(0)

助甫梦与余泣别见寄

谪宦人情异,新秋景物悲。

别离如昨日,少壮岂前时。

易水风犹惨,关山月屡亏。

故园嵩洛畔,携手莫教违。

(0)

朱子庵

灵飞超浩劫,珍馆寄幽寻。

水引山门远,云藏涧户深。

青精堪度世,白日此修心。

洞口风雷起,鸾笙下翠岑。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