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古·其一》
《咏古·其一》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古风

作大唐歌,八伯卿云

钟石兴麓野,人声一以论。

日月发光华,烂然星具陈

沈璧十二渚,岱宗乃于禋。

是时辟四门穆穆咸所宾。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八伯(bā bó)的意思:形容人老、年纪大。

岱宗(dài zōng)的意思:岱宗是指岱山和宗正山,也指东岳泰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志向高远,追求卓越。

发光(fā guāng)的意思:指光亮闪耀,也比喻才华出众或事物显著突出。

光华(guāng huá)的意思:光彩耀眼的气质或光辉的光芒。

具陈(jù chén)的意思:具陈指的是详细陈述事实、道理或意见。表示清楚地陈述某种观点或理论。

穆穆(mù mù)的意思:形容山林的寂静、安宁。

卿云(qīng yún)的意思:指亲近的朋友或亲人。

人声(rén shēng)的意思:指人们的声音喧闹嘈杂,如锅碗瓢盆之声,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沈璧(shěn bì)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端庄。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四门(sì mén)的意思:四个门,指四个方向或四个方面。

钟石(zhōng shí)的意思:指坚硬不动摇的意志和品质。

作大(zuò dà)的意思:指人有雄心壮志,追求大事业或大成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大唐盛世的辉煌景象,通过“帝作大唐歌”开篇,展现出帝王对国家的颂扬与赞美。接着,“八伯奏卿云”,象征着八方诸侯的归顺与臣服,以及天子的威严与德行。钟石的响声与山野的和鸣,人声鼎沸,共同构成了盛世的和谐乐章。

“日月发光华,烂然星具陈”两句,运用自然界的光辉来比喻大唐的繁荣与昌盛,日月星辰的璀璨映照出国家的强盛与辉煌。接下来,“沈璧十二渚,岱宗乃于禋”则可能是指古代祭祀活动中的场景,通过沉璧于水中的仪式,表达对天地神灵的敬仰与祈福,同时也象征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最后,“是时辟四门,穆穆咸所宾”意味着在这样的时代,国家的大门向四方开放,接纳了来自各地的人才与文化,呈现出一种包容与和谐的社会氛围。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唐盛世的描绘,展现了国家的强盛、文化的繁荣以及社会的和谐,体现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赞美与向往。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游岘山

前年渡汉水,已堕岘山泪。

今年登峿台,独倚洼樽醉。

复此吴兴游,忽动楚泽思。

自从有此山,游饮谁不至。

遐哉贤达流,望古仅一二。

抱此山水衷,慷慨发长喟。

嗜好既殊俗,悲伤匪无意。

遥遥千载人,唾地到吾辈。

岭云颇欲雪,野梅疏更细。

渌水碧摇天,磐陀小可憩。

当为十日谋,有酒身无事。

(0)

次新乐

晓发恒阳道,逶迤此北征。

霜风吹木老,河水向冬平。

几处余烟火,长途复送迎。

嗷嗷何日靖,饥溺倍关情。

(0)

包惊几夜过

故人寒夜至,风雨暗东菑。

不忍论前事,还同哭所知。

住山多病后,学佛破家时。

犹念飘零者,殷勤重有期。

(0)

偶成

穷有千年恨,诗无一字工。

心存生死外,身老乱离中。

剑气冲星动,琴声带月空。

交游零落尽,赖得梦魂通。

(0)

怅望·其三

新秋疏雨晚萧萧,岁月江河共寂寥。

怅望天南多战伐,悲歌日暮起渔樵。

几年未见参旗举,入晓犹看斗柄招。

已罢东风乘汐汛,那知吴市有吹箫。

(0)

江南曲·其七

生长吴侬不记春,乡音旋改踏京尘。

丫头小妓相偎坐,众里矜誇是北人。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