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贝叶(bèi yè)的意思:贝叶意为贝壳的叶子,比喻微小而珍贵的东西。
达士(dá shì)的意思:聪明智慧、才智出众的人。
飞锡(fēi xī)的意思:形容人的声望高、名声远播。
恒沙(héng shā)的意思:指数量极大,无法计数的沙子。
开智(kāi zhì)的意思:开启智慧,提升智力,增长知识。
空义(kōng yì)的意思:指只说不做或只说一些空洞的话,没有实际行动或实际效果。
莲花(lián huā)的意思:比喻人的品质高尚,如莲花一般纯洁无瑕。
论法(lùn fǎ)的意思:以法律为准绳进行讨论或判断
他乡(tā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别的地方生活或工作。
问经(wèn jīng)的意思:指向有学问的人请教、请教学问。
无滞(wú zhì)的意思:没有阻碍或障碍,顺畅流畅。
真空(zhēn kōng)的意思:指没有空气、没有物质的状态,也用来形容没有内容、没有思想的空虚状态。
智慧(zhì huì)的意思:智慧指的是聪明才智和理性思维,是指人在认识、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智慧。
总是(zǒng shì)的意思:始终如一,一直都是这样
- 注释
- 达士:有悟道的人。
滞:阻碍。
他乡:其他地方,此处指异乡。
总是:永远是。
贝叶:古印度的一种书写材料,常用于写佛经。
论法:讲解佛法。
莲花:象征佛教中的清净和觉悟。
真空义:佛教中空无一物的真理。
智慧芽:智慧的萌芽。
飞锡:僧人出行携带的锡杖,象征出家人的流浪修行。
恒沙:比喻极多,如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数。
- 翻译
- 有悟道之士,心中无阻碍,无论身在何处,都视作故乡。
研读佛经时,翻阅贝多叶般深沉的教义,讲解佛法时,手指莲花以示清净。
想要领悟真理的真谛,首先要开启智慧的种子。
不清楚离开后,还有什么能超越这无穷无尽的佛法世界。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境界与修行状态。"达士心无滞,他乡总是家"表明这位僧人心灵纯净,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找到内心的安宁和归属感。"问经翻贝叶,论法指莲花"则显示了僧人的学术修养,即便是在讨论佛教经典或是解释佛法时,也像翻阅贝多叶的经书一样认真,对待莲花般纯洁的佛法。
接下来的"欲契真空义,先开智慧芽"表达了僧人对禅理的追求和对智慧的渴望。他们希望能够领悟到宇宙间真实的本无(真空),而这之前必须先种植智慧的种子,使之生根发芽。
最后两句"不知飞锡后,何外是恒沙"则隐含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这里可能比喻僧人的修行已经达到了高深莫测的地步,以至于连时间流逝(飞锡)都无法察觉,只剩下无尽的黄沙(恒沙),象征着一片广阔而又孤寂的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内心世界和修行境界的描绘,展现了他们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净化与智慧觉醒的生活状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华亭秋日
阴云薄薄漏秋辉,晓露含光湿翠微。
旁舍击牛尝社酒,荒城捣练给征衣。
净如扫迹蚊无几,多不论钱蟹正肥。
定是水乡差可乐,不应潦倒未成归。
次韵方仲运使兄游允仲花园即事·其二
新蔬无价手自撷,浊酒有功面微赪。
似闻野烧出奇观,风中烈焰若化城。
须臾变灭了无迹,何独世事遭纷更。
逢场作戏达者事,感物入咏诗人情。
来篇况是冰雪语,三复使人毛骨轻。
欲续短章却袖手,偏师莫犯细柳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