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古三十八首·其二十五》
《颂古三十八首·其二十五》全文
宋 / 释慧方   形式: 偈颂  押[虞]韵

睦州担板几人扶,丧者多应半途

言下要教通彻去,迥然心眼醒苏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半途(bàn tú)的意思:指事情进行到一半时突然中断或停止。

担板(dān bǎn)的意思:指承担责任或负担。

多应(duō yìng)的意思:多次应对,多方面应用。

迥然(jiǒng rán)的意思:形容事物之间差异极大,截然不同。

通彻(tōng chè)的意思:彻底明白,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

心眼(xīn yǎn)的意思:指心思、眼力、见识、智慧等方面的能力。

醒苏(xǐng sū)的意思:指因解除困境、苏醒过来。

言下(yán xià)的意思:言语中含有深意,不直接明言,而是通过暗示、隐喻等方式表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慧方所作的《颂古三十八首》中的第二十五首。诗中描绘了一幅朴素而深沉的画面:在睦州(今浙江建德一带)的道路上,几个行人扶持着一副担板,担板上可能载着去世者的遗体,暗示着一场悲凉的送葬场景。诗人通过这一情景,寓言般地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丧者多应在半途",暗示人生的无常和旅途的艰辛,人们往往在接近目标或半路上遭遇变故。"言下要教通彻去",这里的“言下”可能是对生死的顿悟,或是对人生真理的瞬间领悟,意指通过这样的经历,人们应该能够彻悟生命的真谛,看透生死界限。

最后两句"迥然心眼顾醒苏",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醒悟的力量,它如同一道光照亮了心灵,使人从迷茫中清醒过来,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整首诗以日常场景为载体,寓言般地表达了对生死、人生道路的深刻洞察,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作者介绍

释慧方
朝代:宋

释慧方,号超宗,俗姓龚,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十七岁试经得度,历参名宿,执侍悟新禅师十四年。徽宗宣和中,初住隆庆寺,迁住吉州禾山寺、洪州云岩寺。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死心悟新禅师法嗣。有《超宗慧方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三十九首。
猜你喜欢

春日游郭驸马大安亭子

戚里容闲客,山泉若化成。

寄游芳径好,借赏彩船轻。

春至花常满,年多水更清。

此中如传舍,但自立功名。

(0)

河南府试赎帖赋得乡饮酒诗

酌言修旧典,刈楚始登堂。

百拜宾仪尽,三终乐奏长。

想同莺出谷,看似雁成行。

礼罢知何适,随云入帝乡。

(0)

琪树下因吟六韵呈先达者

举世爱嘉树,此树何人识。

清秋远山意,偶向亭际得。

奇柯交若斗,珍叶密如织。

尘中尚青葱,更想尘外色。

所宜巢三鸟,影入瑶池碧。

移根岂无时,一问紫烟客。

(0)

嘉兴社日

消渴天涯寄病身,临邛知我是何人。

今年社日分馀肉,不值陈平又不均。

(0)

初至洞庭怀灞陵别业

长安邈千里,日夕怀双阙。

已是洞庭人,犹看灞陵月。

谁堪去乡意,亲戚想天末。

昨夜梦中归,烟波觉来阔。

江皋见芳草,孤客心欲绝。

岂讶青春来,但伤经时别。

长天不可望,鸟与浮云没。

(0)

代宛转歌二首·其二

晓将近,黄姑织女银河尽。

九华锦衾无复情,千金宝镜谁能引。

歌宛转,宛转伤别离。愿作杨与柳,同向玉窗垂。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