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菜色(cài sè)的意思:指菜肴的味道、色泽和质量。
仓储(cāng chǔ)的意思:指储备、保存货物或粮食的地方。也比喻储备、保存某种资源或知识。
方水(fāng shuǐ)的意思:指正义、公正之水。
膏脂(gāo zhī)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或皮肤光滑细腻。
国正(guó zhèng)的意思:指国家政权稳定,国家治理正常。
建议(jiàn yì)的意思:提出意见或建议,给予指导或忠告。
郡国(jùn guó)的意思:指地方政权或地方政权的首脑。
民间(mín jiān)的意思:指不属于官方、宗教或学术界的,而是属于普通民众传承、创造的事物或活动。
民膏(mín gāo)的意思:指国家的财富,也可以指人民的血汗。
明堂(míng táng)的意思:指宏伟壮丽的宫殿或庙堂,也用来形容人的心灵纯洁、高尚。
亲耕(qīn gēng)的意思:亲自耕种田地,比喻亲自从事实际工作。
输粟(shū sù)的意思:输粟是指给予帮助或援助。
水旱(shuǐ hàn)的意思:形容灾难连绵不断,人们生活艰难。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社会中粮食储备不足和百姓生活困苦的问题。首句“群方水旱岁不虚”描绘了各地自然灾害频繁,导致收成不稳定的情况。“郡国正奈无仓储”进一步强调了地方缺乏足够的粮食储备,难以应对灾害带来的影响。
“何人建议募输粟”提出了一个疑问,即是否有官员或人士提出募捐粮食的建议,但诗人担心这可能导致“米来民半无”,即粮食虽有,但百姓负担过重,可能无法真正得到救济。
“天子亲耕后亲织”展现了皇帝亲自参与农业生产以示关心,然而“转见民间多菜色”说明尽管皇室做出了表率,民间的贫困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百姓面带菜色,形容生活艰辛。
最后两句“明堂清庙事且迟,一土一木民膏脂”表达了对朝廷未能及时解决民生疾苦的批评,指出即使在修建明堂(宗庙)这样的重大工程时,也不能忽视百姓的生计,每一寸土地、一木一石都凝聚着民众的血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现实问题,揭示了明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困境和统治者的责任缺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铙歌·其十二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燕山隅。何用问遗君,大秦明月珠。
结以连理带,荐以合欢襦。
又何问遗君,青丝系玉环。
可直千万馀,翠羽绍缭之黄金错其间。
闻君有它心,拉杂其珠摧其环。摧其环,临高台。
反袂以障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若复相思,有如此珠,有如此环。
非我可为,鸡鸣狗吠。我视兄嫂,不言谓何。
东方须臾高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