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愁(biān chóu)的意思:形容非常担忧或焦虑
不尽(bù jìn)的意思:没有尽头或没有限制
长城(cháng chéng)的意思:比喻具有坚固防御能力的事物或机构。
高秋(gāo qiū)的意思:指秋天的季节非常美好,天空高远而明朗,气候宜人。
关山(guān shān)的意思:指困难重重的局面或艰险险阻的环境。
客情(kè qíng)的意思:指待客的礼节和情谊。
撩乱(liáo luàn)的意思:引起混乱或困扰,使人心神不宁。
琵琶(pí pá)的意思:指琵琶这个乐器,也用来比喻事物相对应的关系。
秋月(qiū yuè)的意思:指秋天的月亮,也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新声(xīn shēng)的意思:指新的声音、新的声势。
总是(zǒng shì)的意思:始终如一,一直都是这样
- 鉴赏
这首宋朝林敏功的《无题》,以琵琶为引子,描绘了一幅边塞景象,情感深沉而富有画面感。
首句“琵琶起舞换新声”,琵琶是边塞常见的乐器,其悠扬的旋律在舞动中变换出新的曲调,预示着一种情感的流转与变化。这不仅描绘了音乐的美妙,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总是关山旧客情”一句,点明了主题——边关游子的情怀。这里的“关山”既指地理上的险峻边疆,也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远方家人的思念。游子们远离家乡,常怀思乡之情,这份情感在琵琶的旋律中得以抒发。
接下来,“撩乱边愁弹不尽”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边愁,即边塞之愁,包含了对战争的恐惧、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琵琶虽能弹奏出悦耳的旋律,却无法完全排解心中的愁绪,这种情感的复杂与难以言表,使得愁绪如同波涛般在心中翻滚,难以平息。
最后一句“高高秋月照长城”,以壮丽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将情感推向高潮。秋月高悬,长城蜿蜒,这样的画面既壮阔又孤独,与前文的情感相呼应。月光洒在长城上,仿佛照亮了游子的思绪,也映照出他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琵琶的音乐、边关的景色以及游子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边塞世界,展现了古代边疆生活中的独特魅力和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其十三山木
木以无用,斤斧弗从。雁以不鸣,身游釜中。
不材与材,各有遭逢。先生何处,绝累行空。
为木则椿,为雁则鸿。二者之间,一蛇一龙。
人物之祖,黄帝神农。云孙日邈,安知道宗。
鲁侯忧鲁,皮以灾躬。涉江浮海,大莫可通。
虚舟相触,惼心亦融。人能虚己,其孰能壅。
毫毛不挫,已成卫钟。意怠之鸟,毕世从容。
枳棘之猿,竟日匆匆。陈蔡休食,击槁歌风。
木声人声,当人心胸。无受人益,以安天穷。
圣人晏然,体逝而终。螳蝉与鹊,忘身若瞢。
栗林逆旅,谁私谁公。贤不自贤,何往不崇。
林回弃璧,虞人谇弓。不忮不求,胡不大同。
《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其十三山木》【明·郭之奇】木以无用,斤斧弗从。雁以不鸣,身游釜中。不材与材,各有遭逢。先生何处,绝累行空。为木则椿,为雁则鸿。二者之间,一蛇一龙。人物之祖,黄帝神农。云孙日邈,安知道宗。鲁侯忧鲁,皮以灾躬。涉江浮海,大莫可通。虚舟相触,惼心亦融。人能虚己,其孰能壅。毫毛不挫,已成卫钟。意怠之鸟,毕世从容。枳棘之猿,竟日匆匆。陈蔡休食,击槁歌风。木声人声,当人心胸。无受人益,以安天穷。圣人晏然,体逝而终。螳蝉与鹊,忘身若瞢。栗林逆旅,谁私谁公。贤不自贤,何往不崇。林回弃璧,虞人谇弓。不忮不求,胡不大同。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8467c6e68b6d790239.html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