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湖畔采摘芡实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动态之美。
首句“湖边谁摘芡”,以疑问的形式引出画面,仿佛在问世间有谁在这宁静的湖边,轻轻采摘着芡实。芡实,即莲蓬,是夏日湖畔常见的植物,其果实富含营养,深受人们喜爱。这一句不仅点明了活动的地点和对象,也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次句“轻度藕花风”,则将视角转向了周围的环境。轻柔的风吹过盛开的荷花,带来了清新的气息。这里的“藕花”特指荷花,与芡实同属水生植物,共同构成了湖边独特的生态景观。通过“轻度”二字,诗人巧妙地描绘了风力之微,以及它对荷花的温柔抚触,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细腻。
接下来,“贪得鸿头去,惊他雁序空。”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第一句中的“贪得鸿头去”,形象地描绘了某人或某物(可能是鸟)因贪心而追逐芡实的头部,动作迅速,充满了动态感。第二句“惊他雁序空”,则转而描述了这一行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原本有序飞行的雁群被突然的声响所惊扰,秩序被打乱,显得空荡而寂静。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湖边采摘芡实这一日常场景的美,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书驿舍壁
巍巍使馆开华堂,行人旧题诗满堂。
去年读之多好语,今岁重寻在何处。
驿吏却云官长来,垩以赤白墁青灰。
银钩错落应手没,当时嘲谑谁为才。
呜呼万事祇如此,古人豪强安在哉。
寄语征途往还客,不如挥毫落金石。
金石虽坚有时灭,君不闻海波成田淮水绝。
送徐德古
鱼虾争后先,波浪拂西北。
今朝卧龙起,且与收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