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未返半年前,已见淮西阵云合。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志 坚 师 唐 /元 稹 嵩 山 老 僧 披 破 衲 ,七 十 八 年 三 十 腊 。灵 武 朝 天 辽 海 征 ,宇 宙 曾 行 三 四 匝 。初 因 怏 怏 薙 却 头 ,便 绕 嵩 山 寂 师 塔 。淮 西 未 返 半 年 前 ,已 见 淮 西 阵 云 合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朝天(cháo tiān)的意思:指向上延伸,直立而高耸。
老僧(lǎo sēng)的意思:指年老的佛教僧人,也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辽海(liáo hǎi)的意思:形容广阔无边的大海。
灵武(líng wǔ)的意思:指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机智聪慧的能力。
三四(sān sì)的意思:指数量大致在三、四之间,不是确切的数字。
三十(sān shí)的意思:指男子到了三十岁时,应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立足之地。
师塔(shī tǎ)的意思:形容学问高深,有很高的造诣。
四匝(sì zā)的意思:四次绕行、四个拐弯
嵩山(sōng shān)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在某个领域中地位崇高、无可撼动。
怏怏(yàng yàng)的意思:形容心情不满、不愉快。
宇宙(yǔ zhòu)的意思:形容某人或某物在某个领域内无人能及、无与伦比。
云合(yún hé)的意思:指众多的人或事物集中在一起,形成庞大的力量或规模。
阵云(zhèn yún)的意思:指一瞬间形成的浓密云团,比喻事物迅速发展或出现的迹象。
年三十(nián sān shí)的意思:指中国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除夕夜,即新年的前一天。
- 翻译
- 嵩山的老和尚穿着破旧的僧衣,七十八年的岁月中有三十年是在腊月度过。
他曾经为朝见天子远征辽海,足迹走遍了大半个世界。
起初因为心怀不快削发为僧,随后便在嵩山围绕着寂师塔清修。
在淮西战事结束返回的半年前,他已经预见那里战云密布的局势。
- 注释
- 嵩山:中国的一座名山,位于河南省中部。
老僧:年老的和尚。
破衲:破旧的僧衣。
七十八年:指年龄或修行的时间。
三十腊:指过了三十个冬天,此处可能有夸张,表示时间长。
灵武:可能指古代的一个地名,也可能代指朝廷或征战之地。
朝天:朝见天子。
辽海:泛指东北边疆地区,这里指遥远的地方。
宇宙:这里泛指广泛的地域。
三四匝:形容走过了很多地方。
怏怏:不愉快,不满的情绪。
薙却头:剃度,指削发出家成为僧人。
嵩山:同上,强调地点。
寂师塔:某位名为‘寂’的高僧的墓塔,也可能象征清修之地。
淮西: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区域,大致位于今天河南南部、安徽西部一带。
未返:没有返回。
半年前:提前半年。
阵云合:战云密布,比喻战争即将爆发。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的生活状态和他对佛法修行的执着。开头两句“嵩山老僧披破衲,七十八年三十腊”通过老僧穿着破旧的袈裟和岁数,勾勒出一位长期以来致力于禅修生活的高僧形象。接着,“灵武朝天辽海征,宇宙曾行三四匝”则展示了这位老僧一生中广泛的游历经历,他不仅去过西安的灵武寺,而且远至辽海地区,足迹遍布宇宙各个角落。
“初因怏怏薙却头,便绕嵩山寂师塔”表明老僧最初因为某种原因剃度出家,随后便环绕着嵩山上的寂师塔修行。这个细节透露出他对佛法的专注和不离不弃。
最后两句“淮西未返半年前,已见淮西阵云合”则预示了老僧对未来的一种洞察力,尽管他尚未返回淮西,但已经感知到那里将会出现某种战事的征兆。这不仅展现了老僧超凡脱俗的智慧,也暗示了他对于世间纷争有着深刻的理解。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生旅途的描写,表达了老僧对佛法的执着和他超然于世俗之上的精神状态。同时,诗歌也流露出一种淡定从容、洞察先机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花发状元红慢.红梅花下,同云门兼约邓尉之游,用刘几韵
兰心待展,柳眼犹迷,看芳蕊先坼。天生丽质。
弄猩艳、点染繁华江国。
酒醒人未眠,一夜绣衾成孤特。
趁良宵、共素娥携手,把盏浮白。
欲向西施香径,邓尉仙岩,醉题纱壁。
欲问词仙、兴健否,肯同我,旖旎春夕。
美人歌打桨,幽鸟唤提壶迎客。
绮怀空,但旧癖未消,吟赏耽溺。
红林檎近.枇杷
梅子才过雨,枣林犹未霜。
密叶障青葆,繁枝缀金珰。
词客馋涎待解,淡著酒色鹅黄。记曾万里桥旁。
花时对红妆。似蜜甜更好,胜雪冷微香。
蜀都赋了,相如消渴应忘。
正东溪游遍,南轩静敞,玉人莫惜纤指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