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老吏无存者,谁记南塘与雁湖。
《九月初十日值宿玉堂七绝·其七》全文
- 注释
- 四壁:书房四周的墙壁。
蠹书:被蛀虫侵蚀的书籍。
锁闭:封闭不打开。
苏墨:苏东坡的墨迹(借指古籍)。
模糊:不清楚,看不清楚。
院中:院子里。
老吏:年老的官吏。
存者:还活着的人。
南塘:地名,可能指的是某个有历史意义的地方。
雁湖:也可能是个地名,象征着过去的记忆。
- 翻译
- 书房四壁常常被蛀虫封锁,几行苏墨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院子里的老官员都已不在,还有谁能记得那南塘和雁湖的往事?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九月初十日值宿玉堂七绝(其七)》。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一个静谧且略显荒凉之地的书房内,沉浸于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与思考。
"四壁蠹书常锁闭"一句描绘出书房内尘封已久的情景。这里的“蠹书”指的是被虫蛀蚀的书籍,这些书籍长时间不曾翻阅,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沉重与孤寂。而“锁闭”的用词,则增添了一种封存、遗忘之感。
"数行苏墨半模糊"则是对书房内环境进一步的刻画。“苏墨”指的是用墨水写字留下的痕迹,可能是前人在纸上留下的文字或笔记。而“半模糊”表明这些痕迹已经不清晰了,这种模糊不清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淡薄。
"院中老吏无存者"一句中的“老吏”可能指的是书房的看管人或是曾在此地工作的人员。这里说他们已经“无存者”,意味着这些曾经的生命和活力现在都已不复存在,显得尤为凄凉。
最后,“谁记南塘与雁湖”则是诗人发出的一种感慨。这两处地点名可能与作者个人经历或故事情节有关。这里的“谁记”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无伴状态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书房内景象的描写,传递出一种物是人非、往事如烟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记忆的珍视和个人情感的深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