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曹家巷税居三咏.小槐》
《曹家巷税居三咏.小槐》全文
宋 / 孔武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合抱庭槐已是奇,何年春色长孙枝。

主张莫使随薪槱会见繁柯偃盖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孙(zhǎng sūn)的意思:指家族中的长子或长孙,也用来比喻地位高、权力大的人。

春色(chūn sè)的意思:形容春天的景色美丽绚丽。

繁柯(fán kē)的意思:指树木茂盛的枝叶。

合抱(hé bào)的意思:指两手合抱能够围住的程度,形容非常巨大或非常宽广。

会见(huì jiàn)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人相互见面交谈。

年春(nián chūn)的意思:指新年的春天,也用来比喻新的开始或希望。

色长(sè cháng)的意思:指人的品行或行为不正派,有不良嗜好或道德败坏。

孙枝(sūn zhī)的意思:指父亲去世后,儿子继承父业,继续发展壮大。

薪槱(xīn yǒu)的意思:指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顾大局,自相矛盾的行为。

偃盖(yǎn gài)的意思:指人在行动或言语中低声下气,卑躬屈膝,没有骨气,失去尊严的样子。

主张(zhǔ zhāng)的意思:表示坚决支持或拥护某种观点或立场。

注释
合抱:形容树木粗大,需要两个人才能环抱。
奇:罕见,奇特。
春色:春天的景色,生机盎然。
长孙枝:长孙,古代子孙排行中长子的儿子,这里代指后代。
主张:主张保护。
随薪槱:薪槱,原指柴火和幼木,引申为被砍伐。
见:预见。
繁柯:繁密的树枝。
偃盖:倒伏的伞状树冠。
翻译
巨大的庭院槐树已属罕见,哪一年春天的色彩会染绿长孙的枝头。
不要轻易砍伐它,让它自然生长,将来一定能看到茂盛的枝叶如伞盖般遮天蔽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孔武仲的作品,描绘了庭院中一棵小槐树的景象。开篇“合抱庭槐已是奇”表达了诗人对这棵树独特形态的赞赏之情,"合抱"意味着树干细小,可以环抱,而"奇"则强调其非同凡响。紧接着,“何年春色长孙枝”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延续的思考,"何年"表达了对时间的无常感慨,"春色长孙枝"意在表明希望这棵树能像春天的花色一样永远繁盛,不受季节更替的影响。

下片“主张莫使随薪槱”中,“主张”意味着坚持自己的理念或做法,而“莫使随薪槱”则是在强调不要让这棵树像枯枝一样被无情摧毁。"会见繁柯偃盖时"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景象的期待,“会见”意味着希望能够亲眼目睹,而“繁柯偃盖”则描绘了一幅树木繁茂,枝叶交织成荫篷之景。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还透露出他对于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棵小槐树的描述,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坚持、希望和美好未来的渴望。

作者介绍

孔武仲
朝代:宋   字:常父   籍贯:宋临江新淦   生辰:1041—1097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猜你喜欢

次夜又步溪上

月夜不减昨夜好,秋霁家家夜饭早。

蔓青芋子白酒香,土门竹舍黄花老。

农谈悠悠静可听,皆说官家今太平。

斗斛上仓不过概,差船点马无兼丁。

翁哺弱孙妇抱子,依依相对桑麻里。

我愿明月长此光,不照离愁照欢喜。

(0)

寄孙吏部同年

马前同看陌尘红,一十年来似梦中。

鸣鹤天声扬日下,小桃风瓣落江东。

词铓让鬼殊难送,诗癖为城未易攻。

欲问佳期天近否,绛河终夜挂梧桐。

(0)

自述

脚少扶持力,东山未及登。

野眠孤似鹜,衰鬓短于僧。

盎尽愁空室,星阑算故朋。

日抄书百纸,眊眼不宜灯。

(0)

有感题云山图

谩说归来好,蘧然一系匏。

我离天渐远,秋与寺争高。

涧底云长懒,人间梦亦劳。

画图飞不入,餔啜近蛴嘈。

(0)

过子陵祠

渔竿不重手难持,来者何人往者谁。

独有西山孤竹庙,与公前殿博毫釐。

(0)

雨后有怀兰谷

三亩南湖宅,林香雨过时。

短篱边笋早,深径出花迟。

问字人携酒,寻幽客对棋。

野鸥共无事,相近不相疑。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