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其十》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潜心修道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后来在长安市卖药时的心态转变。首句“十载山中读道经”点明了主人公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活,专注于修炼道经。接着,“石坛烟雨桂花生”一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暗示了隐士生活的环境与心境。
后两句“年来卖药长安市,渐喜无人识姓名”,则展现了主人公生活状态的变化。从隐居山林到踏入繁华的长安市,开始卖药谋生,这种转变可能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适应或是对名利的淡然。尤其是“渐喜无人识姓名”,表达了主人公对于不被外界所知的满足感,或许是对过往隐居生活的怀念,或是对当前生活状态的自我认同和享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隐居生活与世俗生活的不同体验,探讨了个人精神追求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主人公在不同生活阶段的心理变化和人生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东坡生日约治芗苕雪嵩儒鲤门曼多酒集鲤门诗先成以公在儋耳时岁为戊寅今历十五甲子矣持较身世婉而多讽予亦继作
坡诗绝千古,最胜属过岭。
皮肤剥落尽,意外出妙境。
阨塞极生前,肸蚃乃弥永。
当时岁在寅,儋州方远屏。
甲子十五周,逢辰荐果茗。
今昔较异同,身世殊宽窘。
刘侯妙语言,蕴藉若深幸。
古人处忧患,如玉试火猛。
携手葛与陶,心光何烱烱。
居屯不得力,我辈可叹悯。
长腰米撑肠,阔领衣盖瘿。
细和渊明诗,差胜持十忍。
此间雉多而值贱入冬即以侑食予齿脱他肴多不能决每食只此一味或益一菘而已忽忽三载未尝生厌计所食不下数百矣感赋一首
服食慎尼父,乡党记甚赅。
终篇及山雉,微旨费疑猜。
自我来长春,旅食谁相陪。
决肉老无齿,淡薄愁羹材。
惟雉实充塞,弋取冰雪隈。
剔骨用缕切,姜笋同燔煨。
朝斯复夕斯,风味良已佳。
忽忽阅三冬,食籍谁安排。
愧予口腹累,忍致原禽灾。
先事而后食,颡泚养不才。
兹性特耿介,未信甘囮媒。
杀身为小补,士执义所裁。
分当勇致身,直往不可回。
一笑观朵颐,时哉岂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