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瓶经腊水,响塔隔山钟。
乳鸽沿苔井,斋猿散雪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在深山中修行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超然。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禅师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状。
"杖履疑师在"一句,以质朴的木杖和草履作为线索,让读者猜测到禅师可能隐身于某个幽静之地。"房关四壁蛩"则通过蛩蛩的鸣叫,勾勒出室内的寂静与孤独。
接下来的"贮瓶经腊水"和"响塔隔山钟",分别描绘了禅师日常生活中对水的珍惜以及远处寺庙钟声传递的宁静气氛。水是生命之源,而这里的"腊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禅师对于时光的珍视。而"响塔隔山钟"则展示了宗教生活的节奏,虽然远离尘嚣,却仍然与世俗保持着某种联系。
"乳鸽沿苔井"展现了禅师与自然生物共存的画面,而"斋猿散雪峰"则描绘了一幅雪地中猿猴四处跳跃,禅师可能在此寻找灵感或是修行的景象。
最后"如何不相见,倚遍寺前松"表达了诗人对于与这位隐居禅师不期而遇的渴望。通过对寺前松树的倾倒描写,传递出一种深切的情感和对禅师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首诗以其清新自然、意境超逸的特点,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们对于自然与精神追求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兹山蕴灵异,走望良有归。
丘祷虽已久,氓心难重违。
迟明申藻荐,先夕旅岩扉。
独宿云峰下,萧条人吏稀。
我来不外适,幽抱自中微。
静入风泉奏,凉生松栝围。
穷年滞远想,寸晷阅清晖。
虚美怅无属,素情缄所依。
诡随嫌弱操,羁束谢贞肥。
义济亦吾道,诚存为物祈。
灵心倏已应,甘液幸而飞。
闭阁且无责,随车安敢希。
多惭德不感,知复是耶非。
我与文雄别,胡然邑吏归。
贤人安下位,鸷鸟欲卑飞。
激节轻华冕,移官徇綵衣。
羡君行乐处,从此拜庭闱。
足下复不第,家贫寻故人。
且倾湘南酒,羞对关西尘。
山店橘花发,江城枫叶新。
若从巫峡过,应见楚王神。
早岁即相知,嗟君最后时。
青云仍未达,白发欲成丝。
小店关门树,长河华岳祠。
弘农人吏待,莫使马行迟。
南陌来寻伴,东城去卜邻。
生憎无赖客,死忆有情人。
似束腰支细,如描发彩匀。
黄鹂裁帽贵,紫燕刻钗珍。
身近从淄右,家元接观津。
雨台谁属楚,花洞不知秦。
泪滴空床冷,妆浓满镜春。
枕凉欹琥珀,簟洁展麒麟。
茂苑廊千步,昭阳扇九轮。
阳城迷处笑,京兆画时嚬。
鱼子封笺短,蝇头学字真。
易判期已远,难讳事还新。
艇子愁冲夜,骊驹怕拂晨。
如何断岐路,免得见行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