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屯一川云,碧立万竿玉。
直以正吾邪,清以医我俗。
吾闻卫武公,盛德配猗绿。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不渎(bù dú)的意思:不受污染,不受玷污
不待(bù dài)的意思:不等待,不耐烦
德配(dé pèi)的意思:指品德高尚的人和配得上他的人配合得好。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淇澳(qí ào)的意思:指一个地方风景优美,水清景美。
其外(qí wài)的意思:指除去某种情况或事物的外部之后,剩余的部分。
其间(qí jiān)的意思:指两个时间或事件之间的时期或过程。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三熏(sān xūn)的意思:指一种熏烤的方式,即将物品放置在烟熏中,经过三次熏烤,使其更加香味浓郁。
盛德(shèng dé)的意思:指人的德行高尚、品德优良。
肃肃(sù sù)的意思:庄严肃穆,肃立的样子。
熏沐(xūn mù)的意思:指被某种好的影响所熏陶和沐浴,使人得到启发和提高。
一川(yī chuān)的意思:一条江河。形容水流湍急、波涛汹涌。
犹可(yóu kě)的意思:还可以;尚可
咫尺(zhǐ chǐ)的意思:指距离非常近,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距离极短。
这首元代诗人吴存所作的《许氏竹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林的静谧之美,以及竹子所象征的君子之风,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深刻情感和对其品格的赞美。
首句“翠屯一川云”,以“翠”字描绘出竹林的青翠欲滴,仿佛一片云雾在翠绿中弥漫,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碧立万竿玉”,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高洁与挺拔,如同无数根晶莹剔透的玉柱矗立于天地之间,展现出竹子的坚韧与优雅。
“使身处其间,咫尺不见竹。”这一句通过想象自己置身于竹林之中,却因竹林的茂密而难以直接见到竹子,巧妙地突出了竹林的繁茂与幽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竹林的向往与敬畏之情。
接下来,“何如居其外,对此心肃肃。”诗人转而思考,如果站在竹林之外,面对这满眼的翠绿与宁静,内心会是怎样的感受?“心肃肃”三个字,生动地描绘了内心的庄重与敬仰,仿佛在竹林面前,人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如交众君子,不谄亦不渎。”这里将竹子比作君子,强调了竹子的高洁与正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像竹子一样,保持高尚的品德,不阿谀奉承,也不轻慢他人。
“直以正吾邪,清以医我俗。”竹子的直率与清廉,不仅能够纠正自己的歪曲行为,还能净化社会的世俗风气,体现了竹子对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风气的积极影响。
“久而与之化,不待三熏沐。”最后,诗人表达了与竹子长期相处后,心灵自然得到改变,不需要刻意的洗涤或熏香,就已达到了内心的纯净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竹子所代表的君子之风,以及这种风范对个人修养和社会风气的积极影响。诗人通过赞美竹子,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可以忘忧惟有酒,清圣浊贤皆可口。
前日过君饮不多,明日解酲无五斗。
古木清阴丹井栏,夜来凉月屋头还。
论文拨置形骸外,得意相忘樽俎间。
冰壶不可与夏虫飨,秋月不可与俗士赏。
已得樽前两友生,更思一士济阳城。
虽无四至九卿之规画,犹有千秋万岁之真荣。
空名未食太仓米,今作斑衣老莱子。
卿家嗣宗望尔来,不独我闻足音喜。
西风索寞叶初乾,长铗归来亦罢弹。
穷巷蓬蒿深一尺,朱门廉陛高难攀。
吾侪相逢置是事,百世之下仰高山。
负薪反羊裘,爱表只伤里。
补纫虽云工,岁晏安可恃。
洗心如秋天,六合无尘滓。
浮云风去来,在彼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