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深疑隐豹,木老听吟龙。
坐馀清夜杳,林外数声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山中景象。诗人以“仄径入云峰”开篇,将读者引入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这条小路直通云雾缭绕的高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遁世归隐的氛围。接着,“庵居翠几重”一句,点明了诗人的栖身之处——一座被层层翠绿环绕的小庵,隐匿于山林之中,更添了几分幽静与神秘。
“雾深疑隐豹,木老听吟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雾气深重时仿佛隐藏着豹子的身影,古老的树木间似乎能听到龙的吟唱,生动地展现了山中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机勃勃的生态景象。
“涧雪分春笕,山粮任宿舂”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四季变换与生活场景。春天,山涧积雪融化,溪水潺潺,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山民们则以山中的粮食为食,即使在夜晚也能够进行舂米的劳作,展现了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最后,“坐馀清夜杳,林外数声钟”收尾,诗人独自坐在庵中,享受着宁静的夜晚,远处的寺庙传来几声悠扬的钟声,既增添了诗的意境,也暗示了对超脱尘世、心灵归宿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庵居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生活的追求。
听说梅山,一邱内、深藏曲折。
过醒心桥下,水光清彻。
迤逦跻攀登翠岭,沈沈烟壑千峰列。
更小亭、风露逼华堂,荷香发。
歌声动,云横阕。
舞腰转,风回雪。
正良辰美景,众宾欢悦。
老子中间聊笑傲,酒行莫放觥筹歇。
愿此生、长似钓璜公,添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