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嗟欲别日,事叠如排鳞。
安得独携酒,远送秋水滨。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胶漆(jiāo qī)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像胶水和漆一样牢固。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秋水(qiū shuǐ)的意思:形容水面清澈透明,如秋天的水。
水滨(shuǐ bīn)的意思:指水边、水旁。
岁月(suì yuè)的意思:岁月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变迁。它常用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无为(wú wéi)的意思:指不做事、不行动、不作为的状态。
相见(xiāng jiàn)的意思:彼此见面,相互相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通判太博》,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别的朋友的深深感慨。首句“相见不在久,见久未必亲”强调了短暂的相聚反而可能因为深度交流而显得亲近,暗示了友情的真挚并不在于时间的长短。接着,“无为岁月浅,岂不胶漆均”进一步阐述,即使相处时间不长,如果情谊深厚,也能如同胶漆般紧密。
“犹嗟欲别日,事叠如排鳞”描绘了离别在即,各种琐事纷至沓来,如同鱼鳞般密集,增添了离别的复杂情绪。最后两句“安得独携酒,远送秋水滨”,诗人想象自己希望能独自带着美酒,送到遥远的秋水之滨,为朋友践行,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独特理解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