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龙池二绝·其二》
《龙池二绝·其二》全文
宋 / 王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道神龙此有灵,一池澄静暮痕清。

如何蟠屈无飞志,却放鸣蛙有怒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澄静(chéng jìng)的意思:清澈而宁静,形容水面或心境非常平静。

道神(dào shén)的意思:指道德修养高深,具备超凡的智慧和能力的人。

鸣蛙(míng wā)的意思:指无知者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自吹自擂。

蟠屈(pán qū)的意思:形容事物盘曲弯折、曲折复杂。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神龙(shén lóng)的意思:神龙是指具有神奇力量的龙,也用来比喻非凡的才能或者具有威严的人物。

注释
尽道:都说。
神龙:古代传说中的龙,象征神秘和力量。
此有灵:这里被认为有灵性。
一池:一个池塘。
澄静:清澈平静。
暮痕:傍晚留下的痕迹。
如何:为什么。
蟠屈:盘曲,形容龙的形态。
无飞志:没有飞翔的志向。
却:转折,表示出乎意料。
放鸣蛙:让青蛙鸣叫。
有怒声:发出愤怒的声音。
翻译
大家都说神龙在这里有灵性,
夜晚池塘清澈,留下傍晚的痕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龙池景象,诗人通过对比衬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甘平庸和渴望飞扬的志向。

“尽道神龙此有灵”一句,设定了整个意境,龙池不仅是一处自然之物,更蕴含着超凡脱俗的精神力量。"一池澄静暮痕清"则进一步描绘出池水的清澈和傍晚时分的宁静美。

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下,诗人内心却是另一番景象。他用“蟠屈”来形容自己如同被束缚的龙蛇,无法飞跃,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与挣扎。"却放鸣蛙有怒声"则显示出诗人的愤慨之情,即便是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也难以压抑内心的激动和不甘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龙池景象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于自由飞翔、不愿屈服于世俗的渴望,以及面对现实时内心的挣扎与抗争。

作者介绍
王令

王令
朝代:宋   生辰:1032~1059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猜你喜欢

宫词一百七首·其五十三

新选昭仪进御来,女官争簇上平台。

宫中未识他名姓,都把花名作字猜。

(0)

咏史二十一首·其十三

建光悖祖德,封爵逮阉竖。

忠良坐荼毒,陨涕盈道路。

南巡既不返,狡窟宁久固。

功成十九侯,事巳非细故。

况闻用骨鲠,乃以浮阳疏。

中官既世袭,山阳更娇妒。

时事亦可知,君子独未寤。

美哉吴长史,衡门掩秋露。

(0)

次廉夫韵寄玉山

玉山幽深草堂好,翠竹森森映白沙。

栗里归来陶令宅,桃花开处杜陵家。

风来野树留歌鸟,雨入溪流送落花。

我欲问津从此去,天涯何处有星槎。

(0)

予昔与孟思鲁参戎事于三衢监司宋公幕府及兵溃得间道还乡遂归休之志故历叙之

嗟嗟汉燧昔沉耀,横流板荡迷中畿。

鬼母啼烟赤电走,天狗堕地金石飞。

志士勤王涕沾臆,义旆悬云昭白日。

剑击风云向夜悲,揖誓山河仰天泣。

君当少年功节殊,短衣倒骑生马驹。

蛮笺草檄墨惨淡,宝刀砍血腥模糊。

奏凯对花歌窈窕,量沙卧雪宿氍毹。

运筹制胜尝轻敌,凭轼降城不顾躯。

幕泛碧油陈雅乐,漏残银烛合兵符。

孤军转战经千里,萧条榆塞尘沙起。

秦树关河落日低,汉营鼓角西风里。

婺女妖氛压断墙,严滩杀气连重垒。

羽书援绝斗兵稀,古道行人畏蒺藜。

霜衔白骨饥乌下,秋入金疮败马嘶。

虞姬帐下将军死,公子门前壮士归。

去国共怜王粲赋,望乡同拟杜陵诗。

壮志无成还故里,城西茅屋苔痕紫。

钩帘听雨更焚香,拄笏看云时隐几。

自信胸澄渤海清,宁怜气与嵩华倚。

破浪谁擒北海鳌,穿林学射南山雉。

笑傲行将下泽车,经纶懒取圯桥履。

草荒三径掩衡门,旧事相逢不忍论。

两鬓缁尘销岁月,一双蜡屐信乾坤。

湘上雨晴飞落木,与子登临散幽独。

杖藜出郭路江沙,一笑寻僧看修竹。

(0)

开岁卧病·其一

多病文园渴未消,自从人日遇花朝。

不知杨柳将春色,绿到淮南第几桥。

(0)

寄陈检校

遥想紫薇省,郎官直禁楼。

琼花天上去,清夜忆扬州。

二十四桥月,玉箫吹两头。

秋风挂帆席,几度大梁游。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