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静苔过竹,沙清树入池。
《暮春郊园雨霁》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暮 春 郊 园 雨 霁 宋 /赵 湘 郊 园 春 已 暮 ,霁 色 射 疏 篱 。地 静 苔 过 竹 ,沙 清 树 入 池 。野 人 来 尽 日 ,山 鸟 话 多 时 。偶 傍 松 窗 立 ,微 风 动 七 丝 。
- 翻译
- 郊外的园林已是暮春时节,雨后晴朗的光线穿透稀疏的篱笆。
大地宁静,青苔覆盖过竹林,清澈的沙地映照着倒映在水池中的树木。
农夫们整天来到这里,山鸟们则长时间地交谈着。
我偶尔靠着松木窗边站立,微风吹过,仿佛触动了我心中的七弦琴弦。
- 注释
- 郊园:郊外的园林。
暮:傍晚,末尾。
霁色:雨后的晴朗天空。
疏篱:稀疏的篱笆。
地静:大地安静。
苔过竹:青苔覆盖竹子。
沙清:沙地清澈。
树入池:树木倒映在池塘中。
野人:农夫,乡下人。
尽日:整天。
山鸟话:山鸟的鸣叫交谈。
多时:很长时间。
松窗:松木窗户。
微风:轻柔的风。
七丝:暗指琴弦,古时七弦琴。
- 鉴赏
这首宋诗《暮春郊园雨霁》是赵湘所作,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时郊外园林的宁静景象。首句“郊园春已暮”点明了时令,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雨后初晴,“霁色射疏篱”,阳光透过稀疏的篱笆,显得格外明亮,透露出一丝清新。
接下来的两句“地静苔过竹,沙清树入池”,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园中景致:地面宁静,青苔覆盖着竹子,沙土清澈,树木倒映在池塘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盎然的画面。
“野人来尽日,山鸟话多时”进一步描绘了园中的生活气息,野人在此度过整天,与自然和谐相处,山鸟的鸣叫增添了生活的热闹与活力。诗人自己则偶然站在松窗边,微风吹过,轻轻摇动着窗外的松枝,仿佛能听到松叶间的低语,这“微风动七丝”一句,以音乐的意象,寓言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闲适。
整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暮春雨后郊园的宁静画卷,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后梁二主
朱三本是砀山民,从巢为盗始抽身。
贼名甫脱忠名赐,已袭沙陀复破秦。
蔡州克后兵逾盛,河中请幸国初沦。
巧楼恸哭移车驾,执板为歌出相臣。
夺天子贼长安入,此人非复向来伦。
九曲九王归一水,流清流浊总河漘。
椒殿恶名岂奴负,济阴宝册任兄嗔。
可怜号哮孙供奉,羞杀当年舞蹈循。
三百唐家虽灭社,太原馀孽已窥闉。
经营那得藏凶地,腹背终须露逆釿。
郢王授首归廷谔,末帝衔刀俟甫麟。
削封毁庙犹轻典,老贼何当作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