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是死之生,死是生之死。
两路坦然平,无彼亦无此。
坦然(tǎn rán)的意思:坦然指的是心情平静、毫无顾虑,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表现出的从容和镇定。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南雅的作品,名为《偈颂七首》中的第四首。它以简洁的语言探讨了生死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死平等和超越二元对立的理解。
"生是死之生,死是生之死",这两句揭示了生死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依存、互为转化的过程。生中蕴含着死亡的因素,而死亡也寓含着生命的痕迹。这种观点体现了佛教中关于生死轮回的哲学思想。
"两路坦然平,无彼亦无此",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平等观,指出生死的道路都是自然、平和的,没有绝对的好坏或优劣,生死皆是宇宙生命的一部分,不存在彼岸与此岸的分别。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引导读者超越生死的二元对立,达到一种超脱和宁静的心境。
天造钟圣明,敷求极南海。
先皇留旧德,苍生望槐宰。
蹇蹇志匪他,忧国我心痗。
闻变已趣装,主恩况踰倍。
出处有大义,报称如靡逮。
新衔例有辞,良亦臣丹在。
小子庸何知,远咨及微猥。
途次奉诲言,跂予望风采。
叱驭正駪駪,云台方洒洒。
宏赞愿蚤闻,旂常炤千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