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余帘尚卷时稀,病前书已摊来少。
酒向春疏,笺和愁到,熏衣忘却香焦了。
吹箫(chuī xiāo)的意思:指演奏箫的技艺高超,也引申为吹牛、夸大事实。
光易(guāng yì)的意思:指事情容易做,没有任何困难。
明早(míng zǎo)的意思:明天早上
前书(qián shū)的意思:指事先预先写好的书面材料或文字,用以提前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棠梨(táng lí)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相似程度非常高,几乎无法区分。
忘却(wàng què)的意思:指遗忘或淡忘某事或某人。
烟光(yān guāng)的意思:烟雾弥漫的光亮。形容景色美丽壮观,也用来比喻事物的光辉短暂。
这首《踏莎行·春日》描绘了一幅春日里生机勃勃、略带哀愁的景象。开篇“柳碎蜂忙,花繁天小”以动态与静态结合的方式,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繁盛。柳絮飘散,蜜蜂忙碌于花间,而花朵繁密,仿佛将天空都点缀得小巧可爱。接着,“烟光易过清明早”一句,点出时间的流逝,清明时节的烟光稍纵即逝,暗示着时光的短暂与美好事物的易逝。
“雨余帘尚卷时稀,病前书已摊来少”描绘了雨后的宁静与病前的慵懒。雨后,窗帘还卷着,显得房间内更为安静;病前,书本摊开的数量减少,暗示着身体或心情的疲惫。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种闲适而又略带忧郁的生活状态。
“酒向春疏,笺和愁到,熏衣忘却香焦了”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在春天的氛围中,饮酒似乎变得稀疏,写信时思绪被愁绪占据,甚至忘记了衣物上的香气。这一系列的动作和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美好春日的享受,也有因某种原因产生的愁思。
最后,“吹箫强欲和啼莺,一声飞去棠梨杪”以自然界的鸟鸣声和人为的箫声对比,表达了诗人试图通过音乐来与自然和谐共处,但最终仍感孤独。一声鸟鸣飞过棠梨树梢,既是一种自然界的和谐,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孤寂与寻求共鸣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面对自然与人生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生命短暂和内心孤独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