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东父(dōng fù)的意思:东方的父亲,指古代中国人对东方的尊称,也可指东方的国君。
父老(fù lǎo)的意思:指长辈和老年人,特指村中的长者和老人。
管葛(guǎn gě)的意思:指过分关心琐碎事务,干涉他人的私事。
关东(guān dōng)的意思:指东北地区,也指东北方向。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建章(jiàn zhāng)的意思:建立章法,制定条例。
流亡(liú wáng)的意思:指因政治原因、战争、迫害等而被迫离开家乡或国家,流亡他乡的现象。
露布(lù bù)的意思:指事情被暴露出来,无法再隐瞒。
莽莽(mǎng mǎng)的意思:形容茂密、繁盛的样子。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勤王(qín wáng)的意思:勤奋忠诚地为国家或君主效力,维护国家安定和君主权威。
桑麻(sāng má)的意思:形容人的穷困潦倒。
时上(shí shàng)的意思:指时尚、流行。
未央(wèi yāng)的意思:指永远不会结束或终结的状态,也指无穷无尽、无法计算的数量。
消息(xiāo xī)的意思:形容人们因为谣言、传闻或消息的传播而惊慌失措,心惊胆战。
喧豗(xuān huī)的意思:喧闹吵杂的声音和动作。
远方(yuǎn fāng)的意思:指离自己较远的地方或时间。
夜未央(yè wèi yāng)的意思:指夜晚还未结束,时间尚早。
- 鉴赏
此诗《悯乱诗十首(其三)》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社会动荡与人民的苦难,情感深沉,语言凝重。
首句“谯漏稀闻夜未央”,以谯楼报时的钟声稀疏,夜晚仍未尽,暗示战乱导致生活秩序的混乱,时间流逝却无从把握。接着“喧豗街狗吠流亡”一句,通过街巷中狗吠声的喧嚣,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因战乱而四处逃亡的景象,渲染出一种紧张不安的氛围。
“勤王近更骚诸道”一句,表达了对朝廷勤于王事、安抚动荡局势的期待,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状况的无奈与失望。“有姊愁应瘦远方”则通过一个家庭成员的担忧与思念,展现了战乱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深刻影响,以及亲人分离带来的痛苦。
后半部分“管葛两山春莽莽,桑麻四月雨茫茫”两句,运用典故,将管仲和诸葛亮比作治理国家的能臣,表达对贤才的渴望与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同时,春日山野的莽莽苍茫与四月雨季的茫茫景象,既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隐喻了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最后,“关东父老传消息,露布何时上建章”两句,关东父老传递的消息,反映了民间对朝廷政策与战局的关注,而“露布何时上建章”则表达了对朝廷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局势的迫切期待。整首诗在描绘战乱之苦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定的深深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咏泉州刺桐
闻得乡人说刺桐,叶先花发始年丰。
我今到此忧民切,只爱青青不爱红。
腊梅香
爱日初长。正园林才见,万木凋黄。
槛外朝来,已见数枝,复欲掩映回廊。赐与东皇。
付芳信、妆点江乡。想玉楼中,谁家艳质,试学新妆。
桃杏苦寻芳。纵成蹊,岂能似恁清香。
素艳妖娆,应是尽夜,曾与明月添光。瑞雪冰霜。
浑疑是、粉蝶轻狂。待拚吟赏,休听画楼,横管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