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考 试 湖 南 漕 司 南 归 值 雨 宋 /杨 万 里 我 亦 知 吾 生 有 涯 ,长 将 病 骨 抵 风 沙 。天 寒 短 日 仍 为 客 ,酒 暖 长 亭 未 是 家 。又 若 征 夫 催 去 去 ,更 甘 飞 雨 故 斜 斜 。旧 闻 行 路 令 人 老 ,便 恐 霜 毛 一 半 加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病骨(bìng gǔ)的意思:指人体某个部位的病变,比喻组织或机构内部的腐败或疾病。
长亭(cháng tíng)的意思:指长亭,是古代道路上的休息站,也是旅人告别亲友的地方。成语“长亭”比喻离别的场景或情景。
短日(duǎn rì)的意思:短暂的时间
飞雨(fēi yǔ)的意思:形容雨势非常大,如同飞翔一般。
风沙(fēng shā)的意思: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
旧闻(jiù wén)的意思:指过时的消息或旧事。
令人(lìng rén)的意思:引起人们某种情感或感受的动作或事物
去去(qù qù)的意思:离开,走开
霜毛(shuāng máo)的意思:霜毛是指寒冷的天气中,植物上结霜的细毛。比喻事物的状态或形象像霜毛一样,非常冷冽、明显。
吾生(wú shēng)的意思:吾生是指自己的一生,表示个人的生活和命运。
行路(xíng lù)的意思:指人在生活中行走、行动的过程。
一半(yī bàn)的意思:指数量或程度的一半
有涯(yǒu yá)的意思:有限,有限度
征夫(zhēng fū)的意思:指招募壮丁参军,征召士兵。
- 翻译
- 我也明白人生有限,常常以病弱之躯抵挡风沙。
严冬时节,短暂的阳光下我还是异乡人,即使在酒香四溢的长亭,也未曾感到家的温暖。
征夫催促我不断前行,我却宁愿忍受风雨斜斜,哪怕这只会加重旅途的艰辛。
听说路途遥远会让人苍老,我担心这次出行,白发会增添一半。
- 注释
- 我亦:我虽然。
知:知道。
吾生:我的一生。
有涯:有限。
病骨:病弱的身体。
抵:抵挡。
风沙:风尘。
天寒:天气寒冷。
短日:短暂的白天。
仍:仍然。
为客:作为过客。
未是:并非是。
家:家的感觉。
又苦:更加苦涩。
征夫:远行的士兵。
催去去:催促离开。
更甘:宁愿。
飞雨:风雨。
故:故意。
斜斜:斜斜地。
旧闻:过去听说。
行路:长途跋涉。
令人老:使人衰老。
霜毛:白发。
一半加:增加一半。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考试湖南漕司南归值雨》。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景象和心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无奈。
“我亦知吾生有涯,长将病骨抵风沙。” 这两句诗开篇即设定了全诗的基调。诗人自觉一生有限,身体多病,只能在风霜中挣扎,这种生存状态充满了无奈和悲凉。
“天寒短日仍为客,酒暖长亭未是家。” 这两句则描绘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凄凉。诗人在寒冷的季节里,日子短暂,自己却仍然漂泊不定,连一杯温暖的酒都无法带来家的感觉。
“又苦征夫催去去,更甘飞雨故斜斜。”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旅途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天气的顺应。征夫即是押送官吏,催促着行程,而诗人却更愿意享受飞雨中的宁静。
“旧闻行路令人老,便恐霜毛一半加。” 这两句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消长的担忧。古人云行路难免使人早衰,诗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衰老的恐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个人情感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无奈和对生命有限的深刻体会。杨万里的笔触细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宋代田园诗派的典型代表之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副生动的自然风光,更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勾勒出一个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悲凉形象。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梅泉属题刘彦冲泳之临明吴次翁伟修文会赠言图卷
彦冲贫而文,养母终不娶。
母殁亦旋卒,故友表其墓。
其友江韬叔,感逝诗无数。
乃云最善画,虽见空想慕。
梅泉爱韬叔,短卷孰相付。
卷中写人物,隽笔生澹趣。
閒閒若无意,冉冉胸中吐。
绝非画工艺,祇有天机露。
平生轻戴吴,少见论颇误。
泠泠性真语,已过初不护。
以此思其人,贤达多妙悟。
江诗不吾欺,得之幸奇遇。
唐元素同年属题湖山招阴图卷
涉江真畸人,山水兴不浅。
筑庵傍林舍,宿愿久未践。
偶然获此卷,失笑颇自遣。
居然洞庭西,缥缈窥叠巘。
乱作今五年,歇浦等潜遁。
湖山嗟被污,欲往空馀愤。
卷中乾净土,寄意固已远。
画人辛至乙,巧合事犹罕。
我生实胥门,羁吴亦忘返。
何时结夫子,聊作寻梅伴。
所忧名为累,姓字端可变。
身阴焉用文,相视应一泫。
题刘聚卿汴学二体石经
汴学经久亡,残石定有几。
山夫记五碑,为数疑不止。
汴中新出土,《中庸》亦可喜。
薄家见四册,犹未及丁氏。
九经得其三,三百数十纸。
竞为聚卿得,默相有神鬼。
聚卿负侠气,好古力尤伟。
罗君劝摹刻,辄以翁孙比。
此议诚大佳,我意欲稍俟。
祥符陈留间,猿叟所亲履。
已云多湮匿,顾朱语非是。
安知开封学,石板果尽毁。
士夫常漏略,碑贾或可恃。
及今力搜索,奇秘傥再启。
石斋断碑砚,珍重已如彼。
得石加护持,摹刻安可拟?
天惊石破事,亦在人为耳。
却嗟章杨辈,素号精篆体。
蜀经皆题名,此刻胡不尔?
古人重经学,视书特小技。
用意极尊严,谁欤会微旨?
老夫丁世乱,睹此空掩涕。
儿时真隔生,背经泻瓶水。
《题刘聚卿汴学二体石经》【清·郑孝胥】汴学经久亡,残石定有几。山夫记五碑,为数疑不止。汴中新出土,《中庸》亦可喜。薄家见四册,犹未及丁氏。九经得其三,三百数十纸。竞为聚卿得,默相有神鬼。聚卿负侠气,好古力尤伟。罗君劝摹刻,辄以翁孙比。此议诚大佳,我意欲稍俟。祥符陈留间,猿叟所亲履。已云多湮匿,顾朱语非是。安知开封学,石板果尽毁。士夫常漏略,碑贾或可恃。及今力搜索,奇秘傥再启。石斋断碑砚,珍重已如彼。得石加护持,摹刻安可拟?天惊石破事,亦在人为耳。却嗟章杨辈,素号精篆体。蜀经皆题名,此刻胡不尔?古人重经学,视书特小技。用意极尊严,谁欤会微旨?老夫丁世乱,睹此空掩涕。儿时真隔生,背经泻瓶水。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6367c6d16d26ac0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