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叩而自鸣,群谓之妖声。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翱翔(áo xiáng)的意思:指飞鸟高高飞翔的样子,形容自由自在地飞翔。
樊笼(fán lóng)的意思:指束缚人的环境或条件,比喻限制人自由发展的环境或条件。
飞鸟(fēi niǎo)的意思:比喻人才或者有才华的人离开原来的环境,迅速成长或者取得成功。
吉人(jí rén)的意思:指有福气、有福分的人,也指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好运的人。
考伐(kǎo fá)的意思:指对人或事物进行深入的考察和批评。
铿鍧(kēng hōng)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嘈杂。
陇山(lǒng shān)的意思:指人的志向远大,意志坚强,不畏艰辛。
缅怀(miǎn huái)的意思:怀念并表达对逝去的人或事物的敬意和思念。
能言(néng yán)的意思:能够说话,善于辩论。
怦怦(pēng pēng)的意思:形容心跳加快,紧张兴奋的样子。
守口(shǒu kǒu)的意思:保守秘密,不泄露口风。
太常(tài cháng)的意思:指常常、经常。
鹦鹉(yīng wǔ)的意思:指人机械地模仿别人的言语或动作,缺乏真实性和创造力。
躁人(zào rén)的意思:形容人心浮躁、不安定。
钟鼓(zhōng gǔ)的意思:指宴会或庆典上的钟声和鼓声,也用来比喻各种喜庆、热闹的场合。
自鸣(zì míng)的意思:自我陶醉,对自己的成就感到非常满意和得意。
磨兜坚(mó dōu jiān)的意思:形容人坚韧不拔,顽强不屈。
- 鉴赏
这首诗《寡言》由清代诗人朱经所作,通过对比飞鸟与鹦鹉、太常钟鼓与妖声的象征意义,探讨了言语与行为的重要性。
首句“陇山多飞鸟,翱翔适其生”,描绘了陇山之上,飞鸟自由自在地翱翔,适得其所的生活状态,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自由。
接着,“鹦鹉夸能言,樊笼苦拘萦”两句,将鹦鹉在樊笼中的生活与自由飞翔的飞鸟形成鲜明对比,鹦鹉虽能言善辩,却因被囚禁而痛苦不堪,暗喻了人类社会中因束缚而失去自由的处境。
“钟鼓悬太常,考伐声铿鍧”描述了太常之钟鼓的庄严与响亮,象征着权威与秩序。“不叩而自鸣,群谓之妖声”则指出,即使没有人为触发,钟鼓也会自行发声,被视为妖异之声,这里借以比喻那些不加思考、随波逐流的言论。
“吉人以行重,躁人以舌轻”揭示了吉人行事慎重,而急躁之人则因言语轻率而招致非议。这句强调了行动与言语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言行谨慎。
最后,“缅怀磨兜坚,守口心怦怦”表达了对坚守原则、慎言守口的赞美,同时也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或压力时,要保持内心的坚定和清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言语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如何保持自我、坚守原则的主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