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永 遇 乐 京 口 北 固 亭 怀 古 宋 /辛 弃 疾 千 古 江 山 ,英 雄 无 觅 ,孙 仲 谋 处 。舞 榭 歌 台 ,风 流 总 被 雨 打 风 吹 去 。斜 阳 草 树 ,寻 常 巷 陌 ,人 道 寄 奴 曾 住 。想 当 年 ,金 戈 铁 马 ,气 吞 万 里 如 虎 。元 嘉 草 草 ,封 狼 居 胥 ,赢 得 仓 皇 北 顾 。四 十 三 年 ,望 中 犹 记 ,烽 火 扬 州 路 。可 堪 回 首 ,佛 狸 祠 下 ,一 片 神 鸦 社 鼓 。凭 谁 问 :廉 颇 老 矣 ,尚 能 饭 否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顾(běi gù)的意思:北顾指的是回头看北方,形容人心思不安,担忧未来。
仓皇(cāng huáng)的意思:慌乱、匆忙的样子
草草(cǎo cǎo)的意思:草率、匆忙、不认真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封狼(fēng láng)的意思:封狼意为封锁狼道,指采取措施阻止或限制某种不良行为或势力的发展。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佛狸(fó lí)的意思:指假装虔诚、伪装圣洁的人。
歌台(gē tái)的意思:指歌唱的舞台或场所,也用来比喻文艺演出的舞台。
回首(huí shǒu)的意思:回顾、回忆过去的事情。
寄奴(jì nú)的意思:指被寄养、被托付的人。
居胥(jū xū)的意思:指居住在偏僻的地方。
嘉草(jiā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优秀的人才。
江山(jiāng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版图,也指国家的统治地位和政权。
金戈(jīn gē)的意思:金戈指的是黄金的戈,比喻武力和战争。
可堪(kě kān)的意思:值得称赞或夸奖,令人满意
狼居(láng jū)的意思:指狼群的领地或巢穴。
能饭(néng fàn)的意思:指能够养活自己,自给自足。
气吞(qì tūn)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的气势强大,能够吞噬或征服一切。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人道(rén dào)的意思:人道指的是人性的道德准则,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类的关怀和关爱。
社鼓(shè gǔ)的意思:指社会上的鼓动和激励。
神鸦(shén yā)的意思:形容人的眼力极好,能够看得非常清楚。
铁马(tiě mǎ)的意思:指坚固、可靠的交通工具或战马。
望中(wàng zhōng)的意思:望中指的是远远望见中心,形容目光所及的地方都是中心,也可指期望的对象或目标。
巷陌(xiàng mò)的意思:指街巷、市场。形容繁忙、热闹的街道或市场。
斜阳(xié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偏斜于地平线上方的时候,也比喻事物接近末日、衰败或人事已非的状态。
寻常(xún cháng)的意思:寻常指平凡普通、常见的事物或情况。
一片(yī piàn)的意思:形容某种状态或情景下的整体一致或一片景象。
赢得(yíng de)的意思:获得胜利或成功
英雄(yīng xióng)的意思:指勇敢、有胆识、有才干的人。
元嘉(yuán jiā)的意思:元嘉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也指元嘉之治,意味着国家治理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盛世时期。
佛狸祠(fó lí cí)的意思:指虚假的宗教信仰或假冒的神庙。
狼居胥(láng jū xū)的意思:指狼群在山林中居住,意味着恶人在社会中为非作歹。
封狼居胥(fēng láng jū xū)的意思:指用权谋手段来削弱对手的势力,使其无法为非作歹。
金戈铁马(jīn gē tiě mǎ)的意思:形容战争中英勇善战的将士和战马。
舞榭歌台(wǔ xiè gē tái)的意思:形容繁华热闹的场所。
雨打风吹(yǔ dǎ fēng chuī)的意思:形容环境恶劣,风雨交加。
- 注释2
作于开禧元年(1205),时在镇江知府任上。按:嘉泰四年(1204)正月,稼轩在会稽奉诏晋京,随即改调镇江知府。稼轩于三月到任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备战工作。京口:即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北固山下临长江,回岭绝壁,形势险固。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亭。
孙仲谋: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他承父兄基业,曾建都于京口,后迁都建康,仍以京口为重镇,称霸江东,北拒曹操,为一代风流人物。
舞榭歌台:即歌舞楼台。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风流:指孙权创业时的雄风壮采。
寻常巷陌:普通的小街小巷。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
封狼居胥:汉将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封山而还。封:筑台祭天。按:此即指宋文帝北伐事。
佛狸祠: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拓跋焘在打败南朝刘宋王玄谟军队后,追至长江北岸,在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后称佛狸祠。
- 译文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 赏析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上片怀古抒情。第一、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下三句写眼前景,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然后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可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词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还比较轩豁呈露,在下片里,作者通过典故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隐了。
“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出一个历史教训。史称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用兵之前,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北伐之策,非常激动,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有封狼居胥意”谓有北伐必胜的信心。当时分据在北中国的北魏,并非无隙可乘;南北军事实力的对比,北方也并不占优势。倘能妥为筹划,虑而后动,是能打胜仗,收复部分失地的。无如宋文帝急于事功,轻启兵端。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国势一蹶而不振了。这一历史事实,对当时现实所提供的历史鉴戒,是发人深省的。作者援用古事近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和自己的历史教训。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开始,词由怀古转入伤今,联系自己,联系当今的抗金形势,抒发感慨。作者回忆四十三年前北方人民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此起彼伏,如火如荼,自己也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不期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了老人,而壮志依然难酬。辛弃疾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下三句中的“回首”应接上句,由回忆往昔转入写眼前实景。这里值得探讨的是,佛狸是北魏的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辛弃疾看到这个情景,不忍回首当年的“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辛弃疾的忧虑不是空穴来风,果然韩侂胄一伙人不能采纳他的意见,对他疑忌不满,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辛弃疾渴盼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不是辛弃疾的缺点,而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吟四虽
酒酣后,歌歇时。请君添一酌,听我吟四虽。
年虽老,犹少于韦长史。命虽薄,犹胜于郑长水。
眼虽病,犹明于徐郎中。家虽贫,犹富于郭庶子。
省躬审分何侥倖,值酒逢歌且欢喜。
忘荣知足委天和,亦应得尽生生理。
题赠平泉韦徵君拾遗
箕颍千年后,唯君得古风。
位留丹陛上,身入白云中。
躁静心相背,高低迹不同。
笼鸡与梁燕,不信有冥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