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处更宜长,十笋藏纤指。
脱得戏衫时,方知有呆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伯仁的作品,名为《梅花喜神谱·其七·欲谢一十六枝》。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舞者和梅花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深邃情感。
“舞处更宜长,十笋藏纤指。” 这两句是对舞者的动作进行细腻描述。舞者在舞蹈中尽量延长舞姿,以此来表现梅花的清雅脱俗和高贵不群。"十笋"可能指的是梅枝或手指,通过“藏纤指”表达了舞者手法的精细与柔美。
“脱得戏衫时,方知有呆底。” 这两句则是一种意象的转换和深化。在这里,“脱得戏衫时”暗喻梅花谢去之际,而“方知有呆底”则是诗人通过对比发现,即便在舞者换下演出服装之后,也能感受到那种淡定的、不为外界所动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呆底”带有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和坚定。
整首诗以舞者之舞与梅花之美相互映衬,既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境界的追求,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这不仅是对舞蹈艺术的赞美,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写照。
夙昔登坛客,于今出塞雄。
拥旄摧太白,横槊贯长虹。
文武周卿亚,诗书晋帅同。
辕门环甲胄,记室聚章缝。
斧钺军容盛,楼船将令崇。
投鞭萦渤澥,砺剑拂崆峒。
鸭净辽江绿,狼销碣石红。
天高鲸观峙,塞绝雁门通。
券议新颁铁,标模旧建铜。
平阳勋七十,第一让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