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下赏花戏作花竹吟效连珠体·其一》
《竹下赏花戏作花竹吟效连珠体·其一》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花宜疏散竹宜丛,竹色花光不同

几点竹痕花底露,一番花信竹边风。

花如欠竹千般俗,竹若无花一味穷。

政喜成阴花竹伴,赏花人醉竹林中。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同(bù tóng)的意思: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却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花光(huā guāng)的意思:指把钱或资源全部用完,没有剩余。

千般(qiān bān)的意思:形容变化多端、千变万化。

疏散(shū sàn)的意思:指人群或物体因某种原因而分散或解散,以保障安全。

一味(yī wèi)的意思:盲目地、固执地、一味地

一番(yī fān)的意思:表示一次尝试、一番努力或一番思考。

竹色(zhú sè)的意思:指竹子的颜色,也用来形容竹子的形态和品质。

竹林(zhú lín)的意思:指隐居山林、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竹边(zhú biān)的意思:指人的品质高尚纯洁,像竹子一样高洁无瑕。

鉴赏

这首诗以“竹下赏花”为主题,巧妙地运用了连珠体的形式,将花与竹的关系描绘得生动而富有哲理。诗中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花与竹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相互依存的美好景象。

首句“花宜疏散竹宜丛”,点明了花与竹在自然中的不同形态,花散落开放,竹则成丛生长,各具特色。接着,“竹色花光迥不同”进一步强调了两者在色彩与光泽上的差异,竹的青翠与花的鲜艳形成鲜明对比。

“几点竹痕花底露,一番花信竹边风”两句,细腻地描绘了花与竹在微风中的互动,竹痕在花底显现,花香随风飘至竹边,形象地展示了两者之间的和谐共生。

“花如欠竹千般俗,竹若无花一味穷”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花与竹相辅相成的重要性,没有竹的衬托,花显得单调乏味;没有花的点缀,竹则显得单调无趣。

最后,“政喜成阴花竹伴,赏花人醉竹林中”表达了诗人对花竹相伴的喜悦之情,以及在竹林中赏花时的陶醉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花竹关系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清平乐

溪头来去。坐卧沿溪树。管甚人间无著处。

已被白云留住。生平不置肝肠。只今物我都忘。

说与山中鱼鸟,相亲相近何妨。

(0)

浣溪沙

湖上春风散客愁。芳洲烟景记曾游。

人家浑似玉溪头。

杨柳青旗酤酒市,桃花流水钓鱼舟。

红尘鞍马几时休。

(0)

木兰花慢

拥都六冠盖,瑶圃秀,转春晖。

怅华屋生存,丘山零落,事往人非。追随。

旧家谁在,但千年、辽鹤去还归。

系马凤凰柱,倚弓玉女窗扉。江头花落乱莺飞。

南望重依依。渺天际归舟,云间汀树,水绕山围。

相期。更当何处,算古来、相接眼中稀。

寄与兰成新赋,也应为我沾衣。

(0)

踏云行

捉住飞乌,牢擒走兔。二轮日月常相聚。

光明照耀洞中天,清清雨降如甘露。

拨散浮云,宁留薄雾。蓬莱仙子时时遇。

从斯道号号丹阳,将来决定朝元去。

(0)

清心镜

遇冤雠,当和解。酒色气财,永除永戒。

行大道、剪截万缘,便略无挂碍。莫欺心,休捏怪。

认取真常,逍遥自在。

处无为、心起悲心,这功行没赛。

(0)

苏幕遮.赠张善道

耳门闻,心烦恼。日日忧愁,不觉容颜老。

眼做看门招病早。口是祸门,德丧身亡了。

鼻玄门,通大道。日用不勤,喘息绵绵好。

传透九宫成至宝。久视长生,云步归蓬岛。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