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从图里见,似向宅边开。
枝濯光逾净,花明香暗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经历的回忆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首句“曾踏孤山雪”,仿佛带我们回到了诗人曾经独自漫步在白雪覆盖的孤山之上的场景,那份孤独与宁静,被雪的纯净所包围。接着,“言探处士梅”则暗示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梅作为高洁的象征,与“处士”(隐居不仕的士人)相呼应,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今从图里见,似向宅边开”两句,将读者的思绪从过去拉回到现实,通过一幅画作,诗人仿佛再次看到了那片熟悉的景色,心中涌起的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而“枝濯光逾净,花明香暗来”则细腻地描绘了画面中的景致,枝条在阳光下显得更加洁净,花朵虽未直接描述其颜色,但通过“明”字,可以想象出其鲜艳夺目,同时,花香的弥漫,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和谐。
最后,“云间双白鹤,何处却飞回”以白鹤的形象结束全诗,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寓意深远,白鹤常被视为仙禽,象征着超脱与自由。这句诗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仿佛那双白鹤正从云间翩然而至,又悄然离去,留下一片宁静与神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记忆与现实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茂苑元宵亦盛哉,千红百紫雪中开。
牡丹自是吴门有,莲莟移从都下来。
光射琉璃最精彩,吐成螮蝀贯昭回。
归船尚有残灯在,更与儿曹饮一杯。
雪茹冰餐入骨香,帽欹驴瘦尽诗狂。
人传幼妇皆称绝,鬼笑家兄不姓方。
细雨寒灯初梦短,断丝枯木一声长。
上天已办河东赋,岂有长贫执戟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