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花邀去节,山鸟劝离觥。
久客交人广,携家念土轻。
玉筵颁扇目,应注使回名。
这首明代李梦阳的《送谭子二首(其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谭子即将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首句“国谥逾年至”,暗示谭子将离开的时间较长,可能是因为国家给予的谥号仪式尚未完成。次句“王臣触暑行”描绘了在炎热的夏季里,谭子作为朝廷官员不得不踏上旅途的艰辛。
“水花邀去节”运用拟人手法,写水花似乎在欢送谭子离去,增添了离别的生动画面。“山鸟劝离觥”进一步渲染氛围,山鸟鸣叫仿佛在劝饮以壮行色。这两句寓情于景,富有诗意。
“久客交人广”表达了诗人对谭子在外结交广泛人脉的赞赏,也暗含对其未来的期许。“携家念土轻”则流露出谭子对家乡的眷恋,尽管带着家人,但为了职责,他还是选择了离开。
最后一句“玉筵颁扇目,应注使回名”描绘了送别的宴席上,诗人期待谭子此行顺利,归来之时能在宴会上被提及,显现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送别时的深情厚谊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城中醉人舞连臂,城外醉人相枕睡。
此人心中未必空,暂尔颓然似无事。
我生从来不解饮,终日腾腾少忧累。
昔年曾见乐全翁,自说少年饮都市。
一时同饮石与刘,不论升斗俱不醉。
楼中日夜狂歌呼,钱尽酒空姑且止。
都人疑是神仙人,谁谓两人皆醉死。
此翁年老不复饮,面光如玉心如水。
我今在家同出家,万法过前心不起。
此翁已死谁与言,欲言已似前生记。
能公住岭南,正观呼不起。
忠公客中禁,朝恩不为累。
道人无净秽,所遇忘嗔喜。
悟公清净人,心厌纷华地。
慧林虚法席,去有迟迟意。
投身淤泥中,佛法何处是。
引身山林间,过患差无几。
力小难自欺,心安似无愧。
悟世常失人,违心辄丧己。
徐行勿与较,乘流得坎止。
君看净因揩,志以直自遂。
杀身竟何益,犯难岂为智。
去住本由天,毋求亦无避。
相期明且哲,大雅亦如此。
泉上秦伯坟,下埋三良士。
三良百夫特,岂为无益死。
当年不幸见迫胁,诗人尚记临穴惴。
岂如田横海中客,中原皆汉无报所。
秦国吞西周,康公穆公子。
尽力事康公,穆公不为负。
岂必杀身从之游,夫子乃以侯嬴所为疑三子。
王泽既未竭,君子不为诡。
三良徇秦穆,要自不得已。
芳兰非不嘉,当门自宜锄。
矧此恶木阴,久妨长者车。
仆夫砺寻斧,告我日方除。
久持不忍意,柯条益扶疏。
植根虽云固,伐去曾须臾。
我涂虽不宽,出入自有馀。
开门听还往,并纳贤与愚。
荒秽一朝尽,来者皆虚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