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头(bái tóu)的意思:指人到老年时头发变白,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长久。
悲秋(bēi qiū)的意思:形容秋天的景色给人带来忧伤、悲痛之感。
碧山(bì shān)的意思:碧山指的是山的颜色苍翠、绿意盎然。在成语中,碧山常常用来形容山色美丽、景色宜人。
不断(bù duàn)的意思:不间断地、持续不断地
惭愧(cán kuì)的意思:对自己的过失或缺点感到羞愧和内疚。
长夜(cháng yè)的意思:指夜晚时间长,寓意困难、艰苦、煎熬的时刻。
待旦(dài dàn)的意思:等待黎明,等待新的一天。
极知(jí zhī)的意思:非常了解,极其熟悉
老年(lǎo nián)的意思:指人年纪虽老,但身体仍然强壮,精神矍铄,不因年老而衰弱。
盟鸥(méng ōu)的意思:指具有盟约关系的朋友或伙伴。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青海(qīng hǎi)的意思:指人或物的状态清新、纯洁,没有被外界所污染。
人生(rén shēng)的意思:人生犹如一场梦境,转瞬即逝。
世故(shì gù)的意思:指人世间的事情经验丰富,圆滑狡诈,善于处世的人。
无恙(wú yàng)的意思:没有受伤或遭受损失,平安无事
也须(yě xū)的意思:也需要;也必须
月下(yuè xià)的意思:指在月光下的情侣约会或者谈心的情景。
砧声(zhēn shēng)的意思:指敲打砧石所发出的声音,比喻工作、劳动的声音。
坐看(zuò kàn)的意思:坐着观看,不采取行动。
- 鉴赏
这首《悲秋》由明代诗人谢铎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哀愁。
首句“坐看明月下西楼”,诗人独自坐在窗前,凝视着月光洒满的西楼,月色清冷,映照出孤独的身影。这一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不断砧声万里愁”一句,将听觉与情感巧妙结合,砧声是古代妇女捣衣的声音,常与离别、思念相关联。在这遥远的夜晚,这声音似乎跨越了万里的距离,传递着无尽的忧愁,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长夜可应谁待旦,老年今已怯悲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漫长黑夜时的无助感,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季节更替带来的悲伤更加敏感和畏惧。长夜难捱,仿佛连黎明也无法期待,年岁渐长,面对秋日的萧瑟,内心充满了恐惧和哀伤。
“极知世故皆黄叶,故向人生怨白头。”诗人深知世间万物终归于衰败,如同黄叶随风飘落,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因此对白发的出现感到怨恨,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是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反思。
最后,“青海碧山无恙在,也须惭愧此盟鸥。”青海碧山依旧安然无恙,而诗人却因自己的哀愁而感到羞愧,仿佛与鸥鸟结下的盟约,却未能如愿以偿。这里既有对自然永恒不变的感慨,也有对自己无法摆脱哀愁的自责。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深秋时节特有的凄美与哀愁,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时间、自然等哲学思考的深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钱中舍移任洋州兴道县兼呈知郡李屯田
鸳鸿出宰去如何,莫为辞亲发浩歌。
淹抑暂因民制锦,骞翔终预帝搜罗。
樽前老泪流虽尽,林下离肠断已多。
却羡使君为旧友,公馀开宴日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