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僧壁二首·其一》
《题僧壁二首·其一》全文
明 / 沈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尘喧俗闹漫悠悠,把舌深藏便罢休

人以是非来问我,一场鹘突搔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罢休(bà xiū)的意思:停止,放弃

便罢(biàn bà)的意思:表示事情已经达到某个程度,可以不再继续或不再计较。

尘喧(chén xuān)的意思:指尘土飞扬、喧嚣不安的景象,也可用来形容世俗纷扰、喧闹不安的社会环境。

鹘突(hú tū)的意思:形容军队勇猛突进、迅猛攻击的样子。

搔头(sāo tóu)的意思:用手指甲或物体轻轻地搔头,表示犹豫、为难或困惑。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以是(yǐ shì)的意思:表示以此为是,根据此为准

一场(yī chǎng)的意思:一次事情或事件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沈周在尘世喧嚣中的一种超然态度。"尘喧俗闹漫悠悠",他身处繁华纷扰之中,心境却悠然自得,仿佛与世隔绝。"把舌深藏便罢休",诗人选择沉默不语,将内心的智慧和锋芒深藏不露,表现出淡泊名利的高洁情操。

面对他人的是非质疑,诗人采取了一种豁达的态度:"人以是非来问我,一场鹘突但搔头。"他明白人们的争论不过是徒劳无益的争执,如同捕鸟的鹘(一种猛禽)扑空一般,只能徒增烦恼。通过轻轻抓头的动作,诗人流露出对这种无谓纷争的无奈与自嘲。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沈周在世俗纷扰中的冷静与超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沈周

沈周
朝代:明   字:启南   号:石田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生辰:1427~1509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猜你喜欢

玉京秋.竹垞书至,言沈覃九近寓高澹人宅,因寄此词,兼怀澹人

鸳渚浪。东连柘湖阔,翠迷菰蒋。

几番负了,月明移舫。

今日青门路迥,忆词仙、遥载书榥。烟楼望。

橘春凉信,落枫初响。梧掖故人无恙。

定相携、西山踏嶂。听塞垣、卷芦声苦,吟情悽怆。

健笔题残,待妙曲、先寄秦淮河上。弄双桨。

自有桃根解唱。

(0)

怨王孙.自京口渡瓜州

海门潮涌。金焦欲动。涉险频经,乘风不恐。

买得叶样轻舟。截东流。霎时来到瓜州岸。回头看。

故国山川远。长江忽限南北,从此天涯。日思家。

(0)

燕衔花.闺情.新谱自度曲

吹落燕衔花絮。着意留他住。

帘栊斜入复飞来,凝眸乍,已随春暗去。

欹枕小眠惊起,没个安排处。

剔匀残穗又灯花,郎归也,正萧萧暮雨。

(0)

画廊

郁金堂北画廊深,云弄秋光月弄阴。

殊色芙蕖偏并蒂,异香兰蕙本同心。

吴宫自漾珠帘影,楚水都含玉佩音。

毕竟昭阳谁第一,尹夫人在不须寻。

(0)

无题

天女凌华婉,神人韩子湘。

奇缘逢汉浦,宿分阻高唐。

交甫曾投佩,云英可乞浆。

屡通姜氏信,总恕阮生狂。

目语当窗送,琴心隔座商。

事虽殊卓女,情早许刘郎。

佳约常敲月,幽期每犯霜。

步声才蹀躞,帘额已飞扬。

欲露全身影,先舒半面妆。

来时窥了了,见后走佯佯。

实怨身难近,聊称礼自防。

潜裁红锦袜,偷送紫罗囊。

好句奁中绣,私书袖底藏。

他生期蛱蝶,来世效鸳鸯。

瑶札频催试,缗钱暗润装。

临歧颜黯惨,远送意徬徨。

归梦萦珠帐,轻身到玉堂。

暂回辞弱水,小住觅柔乡。

芳意宁知变,仙踪不可望。

无由排邃闼,空自绕修廊。

寒雾迷金屋,飞泉障石粱。

摩挲存旧物,思忆启缄箱。

戚氏彄环重,麻姑指爪长。

青丝封一握,素纸擘千张。

乌鲗盟犹在,红鸾愿岂忘。

卿诚薄韩寿,我肯负兰香。

文胄针双络,繁钦泪两行。

明星昭密誓,皦日鉴回肠。

剖腹难陈诉,题诗倍惋伤。

丹诚如不灭,片语报王昌。

(0)

大家·其二

形影相随语意关,调琴弄瑟两都娴。

心如江汉交流水,梦在罗浮合体山。

承露绮兰双箭起,凌波罗袜一弓弯。

春晴不敢楼头望,恐被桃花妒玉颜。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