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楼人影瘦,灭烛雨声疏。
隔岁书犹读,齐年发共梳。
庾郎贫正甚,同此食园蔬。
这首诗描绘了园居生活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淡泊之感。首句“十里巢营树”,以广阔的背景引入,仿佛置身于一片繁茂的树林之中,远处的鸟巢与树木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接着,“春深客到初”点明季节与访客的到来,春天的深浓与客人的初次造访,为静谧的园居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期待。
“上楼人影瘦”一句,通过“瘦”字形象地描绘了人物在楼上活动时的身形,或许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或对生活的某种反思。而“灭烛雨声疏”则将视线转向夜晚,雨声稀疏,烛光暗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寥的夜晚景象,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静谧。
“隔岁书犹读,齐年发共梳”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读书与梳理头发这两个日常行为,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岁月变迁。读书是知识的积累,梳理头发则是岁月的痕迹,两者并置,既体现了生活的日常性,也蕴含着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最后,“庾郎贫正甚,同此食园蔬”一句,以庾信的典故,表达了即使生活贫困,也能自得其乐,与自然为伴,享受简单的生活乐趣。这不仅是对园居生活的赞美,也是对简朴生活的推崇,体现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平衡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园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生活态度的独特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书生都将命乞书,愿身化作蠹书鱼。
蠹鱼生得针来大,日啖银钩三万个。
书生一腹无十围,经炊史酌不曾饥。
君家一编本黄石,积书至今与山齐。
玉川搜肠才一半,邺侯插架端无羡。
如何万卷楼上人,却去黄鹤楼前作宾赞。
翟园不到才几日,寒梢冷叶秋萧瑟。
只有黄花数点明,上照青松下苍石。
记得春头来此嬉,梅花太瘦杏花肥。
巷南巷北皆春色,恰似吾人年少时。
忽怪翟园如许老,园应笑我衰容早。
来岁春光更一来,我衰依旧园还少。
晓雨捣珠屑,吹作空中尘。
拂水无落晕,映峦有遮痕。
承华两端尹,嘉招出城闉。
一尊浇云师,借风开昼昏。
诸鬟忽脱帽,孤镜亦捲裀。
西湖翳复皎,南山洗如新。
舍舟步柳堤,曳杖啄松门。
乃是小上林,亦有虎守阍。
桂落剩金粟,蓉妆浓绣屏。
高堂竹梢上,幽榭荷叶滨。
群仙此小憩,呼酒领一欣。
秋花隔水笑,笑我堕纱巾。
更酬不知筹,互嘲还作春。
行乐戒多取,况复仄羲轮。
归鬉兀颓玉,那知醉与醒。
《给事葛楚辅侍郎余处恭二詹事招储禁同寮沈虞卿秘监谕德尤延之右司侍讲何自然少监罗春伯大著二宫教及予泛舟西湖步登孤山五言》【宋·杨万里】晓雨捣珠屑,吹作空中尘。拂水无落晕,映峦有遮痕。承华两端尹,嘉招出城闉。一尊浇云师,借风开昼昏。诸鬟忽脱帽,孤镜亦捲裀。西湖翳复皎,南山洗如新。舍舟步柳堤,曳杖啄松门。乃是小上林,亦有虎守阍。桂落剩金粟,蓉妆浓绣屏。高堂竹梢上,幽榭荷叶滨。群仙此小憩,呼酒领一欣。秋花隔水笑,笑我堕纱巾。更酬不知筹,互嘲还作春。行乐戒多取,况复仄羲轮。归鬉兀颓玉,那知醉与醒。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6067c6d7b47c1f0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