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惮烦(dàn fán)的意思:指心情烦恼,苦恼不堪。
方伯(fāng bó)的意思:方伯是指古代官职中的地方长官,也泛指地方上的官员。
甘棠(gān táng)的意思:指人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也指美好的团聚或相聚。
高堂(gāo táng)的意思:指家庭的大厅,也泛指家庭。
耕稼(gēng jià)的意思:指耕作农田,也比喻勤奋努力工作。
公方(gōng fāng)的意思:公正的态度或方针
农时(nóng shí)的意思:农时是指农业生产中的时节、季节。它是农民根据气候变化和作物生长的特点,进行农事活动的时间安排。
千室(qiān shì)的意思:形容房屋众多,规模宏大。
琴高(qín gāo)的意思:指琴技高超,也可以形容人的才能高超。
圣人(shèng ré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智慧卓越的人
堂上(táng shàng)的意思:指在家庭或团体中的正式场合中,以长辈或上级的身份出席或主持会议、座谈等活动。
听讼(tīng sòng)的意思:指法官或仲裁人听取当事人的诉讼,审理案件。
欲以(yù yǐ)的意思:想要以...来...
千室长(qiān shì cháng)的意思:形容房屋多而宽敞。
- 注释
- 召公:古代官名,指召穆公。
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亚:次于。
农时:农业季节。
惮:害怕,担心。
甘棠:一种树,古人常在此树下休息或处理政务。
千室长:拥有众多房屋的官员,象征地位。
耻:感到羞耻。
弹琴:古代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象征修养和教化。
高堂:高大的厅堂,代表显赫的地位。
- 翻译
- 召公作为地方长官,才能仅次于圣人。
他关心农事,不怕麻烦,常在甘棠树下听取百姓诉讼。
如今的千户之长,却以询问农事为耻。
他在高堂上弹琴,意图以自己的行为影响世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属于其《杂咏八首》中的第七首。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圣明君子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社会状况的反思与批判。
“召公方伯尊,材亦圣人亚。” 这两句赞扬召公(即周公旦)不仅德行高尚,而且能力也堪称圣人之下。召公是西周初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被后世尊为理想的君子典范。
“农时惮烦民,听讼甘棠下。” 反映了古代圣王对待百姓和处理法律案件的仁政态度。诗中提到在农业繁忙的时候,不加重农民负担,而是在树荫下为民解惑,体现出领导者对民众的关怀。
“嗟今千室长,已耻问耕稼。”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代社会状况的感慨。现在的人们,虽拥有千间房屋,却已经羞于向农夫询问农业知识,这反映出人们对土地、劳动和本真生活的疏离与迷失。
“弹琴高堂上,欲以世为化。” 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在高大堂屋之上弹奏琴瑟的情景,表达了他希望通过音乐来影响世道,使社会回归到更纯粹、和谐的状态。
王安石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对于理想政治与社会秩序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关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张静婉采莲曲
妾长平康里,能舞复能歌。
髻斜梳堕马,眉浅约弯蛾。
陌上游人顾,日前侯客过。
涂黄初拜月,拾翠欲凌波。
已知一身重,不受千金唤。
十五事秋娘,十六归羊侃。
愿妾比双莲,为君朝暮鲜。
君能重妾绸缪意,别起高楼大道边。
春乘油壁香车出,夜入流苏甲帐眠。
高楼下俯平湖阔,照妾浓妆并淡抹。
五月平湖水正深,荡舟相逐起双禽。
莫学藕丝容易绝,试将莲子托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