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补阙(bǔ quē)的意思:修补遗漏的缺陷或不足
出纶(chū lún)的意思:指人才出众、出类拔萃。
督军(dū jūn)的意思:指以军事行政主管职位督导军队的将领。
封侯(fēng hóu)的意思:指被封为侯爵,成为高官显贵的意思。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画手(huà shǒu)的意思:指画画的人,特指技艺高超的画家。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可但(kě dàn)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条件虽然存在,但实际上并不可行或不可接受。
荔子(lì zǐ)的意思:指人才。
凌烟(líng yān)的意思:高耸云霄,超越尘世,形容志向远大,抱负高远。
论道(lùn dào)的意思:指讨论或辩论道理、原则、学问等。
强谏(qiáng jiàn)的意思:指坚决劝谏,力图阻止错误行为或决策。
上朝(shàng cháo)的意思:指皇帝或高级官员上朝参加政务。
天常(tiān cháng)的意思:指天经地义、常理所应当的事情。
无行(wú xíng)的意思:没有行动力或无所作为。
引裾(yǐn jū)的意思:指引领、带领。
- 翻译
- 只能每日填补缺位的官员角色,却未逢勇猛进谏的时代。
在朝廷上提出奏章,皇帝通常会接纳,退朝后无人质疑的行为。
谈论治国之道何时才被重视,指挥军队的人感叹功名来得迟缓。
那些曾绘制功臣画像的画家如今已寂寥无声,而荔枝树高挂,果实累累。
- 注释
- 但:只。
补阙:填补空缺。
名官:有名望的官员。
逢:遇到。
引裾:拉住衣襟,形容直谏。
强谏:极力劝谏。
疏:奏疏。
天常纳:皇帝通常接纳。
下殿:退朝后。
独疑:无人怀疑。
论道:谈论治国之道。
出纶晚:被重视的时间晚。
督军:指挥军队。
封侯迟:功成名就来得迟。
凌烟:凌烟阁,古代表彰功臣的地方。
画手:画家。
寂寞:寂寥无声。
林高荔子垂:荔枝树高大,果实低垂。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古人怀念往昔情景的诗句。诗中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表达了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和不舍。
"可但补阙名官日,不逢引裾强谏时。"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古代朝堂上的生活状态。他可能只是例行公事,缺乏真实的影响力和发言权。"补阙"意指填补空缺,如同今日许多官职的名义性质,而"不逢引裾强谏时"则表达了他并未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提供坚决的建议。
"上朝有疏天常纳,下殿无行谁独疑。"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官场生活的虚伪和孤立。在朝堂之上,可能只是例行公事,一切似乎都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在朝堂以下,却没有人能够真正采取行动,诗人也因此感到困惑和孤独。
"论道何如出纶晚,督军颇叹封侯迟。"
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怀念。在古代,有许多英雄豪杰,他们或是出色的谋士,或是英勇的将领,但都未能在关键时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凌烟画手今寂寞,豆蒄林高荔子垂。"
末尾两句转而描写了一种萧索与凄凉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比古代英雄事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差异,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过去辉煌时刻的怀念。"凌烟画手"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们如今都已不在,而留下的只是空寂的回忆;"豆蒄林高荔子垂"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往昔,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对于英雄时代的怀念,以及个人在官场中的孤立无援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子由蚕市
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
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闲。
闲时尚以蚕为市,共忘辛苦逐欣欢。
去年霜降斫秋荻,今年箔积如连山。
破瓢为轮土为釜,争买不啻金与纨。
忆昔与子皆童丱,年年废书走市观。
市人争誇斗巧智,野人喑哑遭欺谩。
诗来使我感旧事,不悲去国悲流年。
九日和韩魏公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