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寺路闻梵,出郊风满衣。
还坐栖禅所,荒山月照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僧黄昏时分离众人,独自返回寺庙的景象。诗中运用了精妙的意象和简洁的笔触,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寂静淡远的氛围。
首句“寒空孤鸟度”以高远的视角捕捉到那孤独的鸟儿在寒冷的天空中穿行的情景,与下文的僧人形象遥相呼应,既表达了季节感,又烘托出了环境的寂寞。
“落日一僧归”则直接描写了一位僧人在夕阳的映照下返回寺庙的身影,这个画面生动传神,展现了禅僧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宁静的生活状态。
接着,“近寺路闻梵,出郊风满衣”则通过听觉和触觉的细节,进一步渲染出了僧人归途的氛围。梵音不仅是佛教礼仪中的一部分,也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而“风满衣”则让读者感受到那份自然与人之间的亲密无间。
诗的后半段,“步摇瓶浪起,盂戛磬声微”通过对僧人洗涤用具时的声音描写,细腻地表达了僧人的日常生活,以及那种平静、淡雅的情怀。这些日常琐事在诗中被赋予了一种禅意,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清脆而微弱的声音。
最后,“还坐栖禅所,荒山月照扉”则是全诗的高潮。僧人回到自己的禅房,在荒凉的山野中,与明亮的月光相伴,构成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这不仅是对僧人的生活状态的一种总结,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僧人日常行为的精心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内在平静的心灵境界。
日躔星纪,大吕司辰。玄象改次,庶众更新。
岁事告成,八蜡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
丰禋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骛兹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
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牣郊甸,鳞集京师。
交错留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
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叶顺,降祉自天。
方隅清谧,嘉祚日延。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昭昭朝时日,皎皎晨明月。
十五入君门,一别终华发。
同心忽异离,旷若胡与越。
胡越有会时,参辰辽且阔。
形影虽仿佛,音声寂无达。
纤弦感促柱,触之哀声发。
情思如循环,忧来不可遏。
涂山有馀恨,诗人咏采葛。
蜻蛚吟床下,回风起幽闼。
春荣随露落,芙蓉生木末。
自伤命不遇,良辰永乖别。
已尔可奈何,譬如纨素裂。
孤雌翔故巢,流星光景绝。
魂神驰万里,甘心要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