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华发:白发。
累朝人:世代的人。
苍髯:斑白的胡须。
几时:何时。
郢斤:郢都的工匠,这里指有技艺的人。
寻:寻找。
明堂:古代宫殿,此处可能象征朝廷或重要场所。
要材具:需要有才能的人。
- 翻译
- 满头白发负载着世代的沧桑
胡须斑白不知何时已生出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的《三老亭》中的片段。诗中,诗人以“华发累朝人”描绘了自己经历多个朝代,头发已显白发斑驳,暗示了岁月的沧桑和个人的仕途历程。接着,“苍髯几时树”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年迈,意指胡须如树木般历经风雨,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政恐郢斤寻”引用典故,郢(楚国都城)斤是古代精细的斧头,比喻贤才被发掘和任用。诗人担心自己这样的老者会被遗忘,如同未被砍伐的木材,暗含了对自己能否得到重用的忧虑。
最后两句“明堂要材具”中,“明堂”象征朝廷,表达了诗人渴望在垂暮之年还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才能的愿望,体现了他的政治抱负和责任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形象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仕途起伏以及报效国家的深沉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族弟子西赴省
吾家词伯达斋翁,阿季文名有父风。
笔阵千军能独扫,马群万古洗来空。
嗟予还笏归林下,看子乘船入月中。
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
明发五峰寺
归时路何近,去时路何远。
山路无短长,人心有往返。
每因赴官期,一出谒乡县。
若非人事牵,无奈老身懒。
初心作此行,夜雨醒醉眼。
孤愁念群驺,尺泥滑双趼。
首涂天全湿,回辙云半捲。
投寺借松床,呼僧同野饭。
颓然佳眠足,得此行役倦。
暂劳新不堪,遐征旧所叹。
松菊岂不怀,樊笼何时免。
瘦藤要觅闲,到了古道院。
长句寄周舍人子充
省斋先生太高寒,肯将好官博好山。
又告君王觅闲散,要读短檠三万卷。
州家新画瑞雾图,渠莫错认何关渠。
青原两公复双起,山川出云不在此。
自怜无地寄病身,四海知己非无人。
老穷只是诗自误,春色撩人又成句。
九日落莫忆同施少才集长沙
九月九日今朝是,五里十里正未已。
良辰美景只自美,不如且著黑棋子。
浊醪不贱有如无,黄花新寄绝交书。
三年客里两重九,去年却得登高友。
醉吟岳麓道林间,天风吹帽挂君山。
倒骑蹇驴下绝顶,眼花几落贾谊井。
如今悔狂亦懒游,不嫌清坐独醒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