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路缘溪岸,茅亭带夕晖。
桥危人怯度,林静鸟争飞。
这首清代诗人宿凤翀的《重阳前三日林元洲邀诸友过寒同山庄》描绘了秋日傍晚与友人游山的惬意场景。首句“高台眺望罢”,展现了诗人登高远望后的闲适心情。接着,“缓步到柴扉”写出了他们悠然自得地走向简朴的山庄,流露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石路缘溪岸,茅亭带夕晖”两句,通过描绘石径傍依溪流,茅亭沐浴余晖的画面,渲染出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诗人细致入微地观察到“桥危人怯度”,暗示了山间小桥的古朴与险峻,增加了游历的趣味性。
“林静鸟争飞”进一步刻画了环境的宁谧,鸟儿在静谧的树林中自由飞翔,增添了生动的动态元素。最后,“乘兴忘归晚,沾衣草露霏”表达了诗人沉浸在游玩之中的忘我状态,直到夜幕降临,露水打湿衣裳,才意识到天色已晚,流露出淡淡的离别之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山庄的闲适画卷,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
秋高山色青如染,寒雨霏微时数点。
兰亭在眼久不到,每对湖山辄怀歉。
雅闻其下有隐士,漠漠孤烟起松崦。
独携拄杖行造之,枳篱数曲柴门掩。
笛声尚近人已遁,日啜薄糜终不贬。
何如小住共一尊,山藜野芋分猿嗛。
木末翠楼出,诗眼巧安排。
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
畴昔此山安在,应为先生见挽,万马一时来。
白鸟飞不尽,却带夕阳回。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
人间万事变灭,今古几池台。
君看庄生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
我老尚能赋,风月试追陪。
归去来兮,吾方南迁安得归。
卧江海之澒洞,吊鼓角之悽悲。
迹泥蟠而愈深,时电往而莫追。
怀西南之归路,梦良是而觉非。
悟此生之何常,犹寒暑之异衣。
岂袭裘而念葛,盖得觕而丧微。
我归甚易,匪驰匪奔。俯仰还家,下车阖门。
藩垣虽缺,堂室故存。挹吾天醴,注之洼尊。
饮月露以洗心,餐朝霞而眩颜。
混客主而为一,俾妇姑之相安。
知盗窃之何有,乃掊门而折关。
廓圜镜以外照,纳万象而中观。
治废井以晨汲,滃百泉之夜还。
守静极以自作,时爵跃而鲵桓。
归去来兮,请终老于斯游。
我先人之敝庐,复舍此而焉求?
均海南与汉北,挈往来而无忧。
畸人告予以一言,非八卦与九畴。
方饥须粮,已济无舟。
忽人牛之皆丧,但乔木与高丘。
警六用之无成,自一根之返流。
望故家而求息,曷中道之三休。
已矣乎,吾生有命归有时,我初无行亦无留。
驾言随子听所之,岂以师南华而废从安期。
谓汤稼之终枯,遂不溉而不耔。
师渊明之雅放,和百篇之新诗。
赋《归来》之清引,我其后身盖无疑。
《和陶归去来兮辞,并引》【宋·苏轼】归去来兮,吾方南迁安得归。卧江海之澒洞,吊鼓角之悽悲。迹泥蟠而愈深,时电往而莫追。怀西南之归路,梦良是而觉非。悟此生之何常,犹寒暑之异衣。岂袭裘而念葛,盖得觕而丧微。我归甚易,匪驰匪奔。俯仰还家,下车阖门。藩垣虽缺,堂室故存。挹吾天醴,注之洼尊。饮月露以洗心,餐朝霞而眩颜。混客主而为一,俾妇姑之相安。知盗窃之何有,乃掊门而折关。廓圜镜以外照,纳万象而中观。治废井以晨汲,滃百泉之夜还。守静极以自作,时爵跃而鲵桓。归去来兮,请终老于斯游。我先人之敝庐,复舍此而焉求?均海南与汉北,挈往来而无忧。畸人告予以一言,非八卦与九畴。方饥须粮,已济无舟。忽人牛之皆丧,但乔木与高丘。警六用之无成,自一根之返流。望故家而求息,曷中道之三休。已矣乎,吾生有命归有时,我初无行亦无留。驾言随子听所之,岂以师南华而废从安期。谓汤稼之终枯,遂不溉而不耔。师渊明之雅放,和百篇之新诗。赋《归来》之清引,我其后身盖无疑。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6267c66dccee610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