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迁山行》
《宿迁山行》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平绿斜照,危山向夕行。

草浓埋石色,沙滑带冰声。

万橹趋淮岸,孤云下角城。

马蹄知亦倦,踯躅悲鸣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悲鸣(bēi míng)的意思:形容悲伤哀鸣的声音。

孤云(gū yún)的意思:指孤立无援的云彩,比喻孤独无助或与众不同。

马蹄(mǎ tí)的意思:形容速度快,声势大。

平绿(píng lǜ)的意思:指平定叛乱或平息动乱。

山向(shān xiàng)的意思:山势向某个方向延伸,形容某种趋势或倾向。

向夕(xiàng xī)的意思:指在傍晚时分或日落之前。

斜照(xié zhào)的意思:指太阳斜照的光线,比喻事物的光辉已经衰落,或者形容人的精神状态不佳。

踯躅(zhí zhú)的意思:犹豫不决,迟疑不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宿迁山行的壮丽景色与诗人细腻的情感。首句“平绿低斜照”,以“平绿”形容山间草地的翠绿,而“低斜照”则描绘了夕阳柔和地洒在地面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氛围。接着,“危山向夕行”一句,将视角转向了傍晚时分的山峦,暗示着行进中的旅程即将进入更为幽深的环境。

“草浓埋石色,沙滑带冰声”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感。草丛的浓密不仅掩盖了石头的颜色,也暗示了环境的湿润与生机勃勃;而“沙滑带冰声”则可能是在描述经过结冰的沙地时发出的声响,或是远处冰川融水的声音,增添了旅途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万橹趋淮岸,孤云下角城”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千帆竞发,向着淮河岸边驶去,而孤云缓缓降落至城角,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阔,也隐喻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人类活动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观察的敏锐。

最后,“马蹄知亦倦,踯躅起悲鸣”以马儿的疲惫和哀鸣作为收尾,既是对旅途劳顿的感慨,也是对自然生命力的深刻反思。马儿的疲惫与悲鸣,或许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旅途艰辛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宿迁山行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颂和对旅途体验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百字令

八旬加二,荷君天垂祐,扶持老拙。

目送新来檐外燕,手拣好花轻折。

比似去年,十分强健,日看朱诗说。

篇三百五,岁前尽有披阅。

天教两子供官,一男留养,左右相娱悦。

五见孙枝三弄授,童冠参差袍笏。

四侍鳌峰,拿舟在即,次五今圆月。

曾孙淳老,想能随叔嬉劣。

(0)

宣赐翠芳亭双头并蒂牡丹仍令赋诗

华景当凝煦,芳丛忽效奇。

红房争并萼,缃叶竞骈枝。

綵凤双飞稳,霞冠对舞攲。

游蜂时共翥,零露或交垂。

胜赏回金跸,清香透黼帷。

两宫昭瑞德,天意岂难知。

(0)

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其六

沉沉池阁乍凉天,坐爱莲薰夜不眠。

却忆北门曾候对,半帘斜月玉堂前。

(0)

暑雨

屋下黄流可榜舟,屋头青瓦更鸣沟。

江吞平野鱼龙乐,雨闭深林鸟雀愁。

云气守闾围溽暑,水风排闼荐凉秋。

小窗一梦平生足,闲著渔蓑伴白鸥。

(0)

大人生日·其二

欲系银章望日边,先裁綵服拜亲前。

自家及国欢情一,以顺移忠喜事连。

兔管鸾笺松字日,金风玉露菊花天。

十分领取无穷寿,否极如今合泰然。

(0)

竹·其二

风竹萧萧梧叶黄,相思寸寸断人肠。

一声塞管来何处,雁带秋声入故乡。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