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扬州》
《扬州》全文
明 / 黎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吹箫(chuī xiāo)的意思:指演奏箫的技艺高超,也引申为吹牛、夸大事实。

淮河(huái hé)的意思:指两个相互纠缠的事物或问题,无法分割或解决。

环城(huán chéng)的意思:指围绕城市周围的环形城墙。

甲第(jiǎ dì)的意思:指官员的宅第或住宅。

见说(jiàn shuō)的意思:指被人传颂或议论,形容某人的名声或事迹广为人知。

连云(lián yún)的意思:形容云层连绵不断,一片接一片。

清波(qīng bō)的意思:指水面平静无波澜。

全盛(quán shèng)的意思:达到最高点,极盛的状态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盛日(shèng rì)的意思:指阳光明媚、天气晴朗的日子。

十万(shí wàn)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非常庞大。

卧吹(wò chuī)的意思:指人在某种情况下掩饰自己的本领或本事,故意隐藏实力。

箫管(xiāo guǎn)的意思:箫管是一个指代音乐乐器箫和管的合成词语,用来比喻掌握和控制权力或者职位。

甲第连云(jiǎ dì lián yún)的意思:形容建筑宏伟壮丽,连绵不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扬州城的繁华景象,通过“环城处处绕清波”一句,展现了扬州城水系环绕,环境清幽的特点。接着,“甲第连云十万多”描绘了扬州城内豪宅林立,富丽堂皇的景象,体现了当时扬州作为江南经济重镇的繁荣与富裕。

“见说少年全盛日”一句,暗示了扬州在某个时期达到了鼎盛,人们谈论起那段辉煌岁月时仍充满自豪与怀念。最后,“卧吹箫管上淮河”以一种悠扬而略带闲适的场景结束,仿佛让人想象到在那个全盛时期,扬州的文人雅士或贵族们,悠闲地在淮河畔吹奏着箫管,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扬州城的自然风光和建筑风貌,更深刻地揭示了其历史文化的底蕴和人民生活的状态,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作者介绍

黎贞
朝代:明

广东新会人,字彦晦,号陶陶生、秫坡。元末从孙蕡学。为人坦荡不羁,以诗酒自放。洪武初,署本县训导。坐事戍辽东。时孙蕡亦戍辽东,坐蓝玉党被杀,为敛葬之。历十八年,放还。卒年五十九。有《秫坡集》、《古今一览》。
猜你喜欢

人日同耦堂冲泉弟分韵得二萧

良辰何处撰逍遥,病后情怀特地饶。

已觉轻寒催短腊,不愁微雨暗连朝。

草堂赌饮聊三叶,梅信探春定几椒。

取次閒街骑马出,试镫风里听饧箫。

(0)

过滩

重峡间百滩,一滩度一厄。

江涡众壑趋,厓口乱石积。

大石叠鼋鼍,小石攒剑戟。

中流若沸川,翻倒蛟龙窟。

牵舟逼下流,凛若阻兵革。

长篙拄峰腰,远缆走山脊。

鸣金策众工,锐进不盈尺。

一丝中迸断,百里供一掷。

触石无完艘,沈渊有惊魄。

是时雨初霁,沙石多滑泽。

亡命争上厓,匍匐落冠舄。

妇孺互扶携,鸡犬任狼藉。

暂脱鱼腹灾,波涛亦衽席。

转思断鳌初,四极奠磐石。

岂其禹力衰,此境终未辟。

吾尤罪巨灵,何惜只手擘。

天宰真梦梦,人事日逼窄。

波静有潜鳞,林深多敛翮。

寄语营利徒,勿作远行客。

(0)

舟中望桂林山城

环山筑城山绝奇,城边一水清漪漪。

舟中有人向山笑,倏已身到蓬莱池。

灵岩秀峰重复重,碧玉削出千芙蓉。

造化胡为弄斯巧,使我罢睡来追从。

儿时过此已知爱,有如旧书须诵背。

典衣温得桂林山,强似胸中添累块。

(0)

姚功公池上集

三十年前旧友稀,一樽还喜共晴晖。

兴来不觉风吹帽,话久方知露湿衣。

篱下晚花邀客醉,溪头凉月送人归。

拒霜开日仍留约,如此清秋愿莫违。

(0)

清明日铁珊招同泛舟东湖历游诸园·其一

芙蓉堤畔十杉亭,芳草芊芊满钓汀。

更上水明楼上望,遥山九点海门青。

(0)

碣石行

孑遗孤臣头雪白,不死东宁死碣石。

吾戴吾头吾知免,一枝幸藉将军力。

冥鸿何处觅安宅,老罴帐中堪避弋。

䲭鸮不敢加弹射,几社故人最生色。

夏公感叹何公喜,更有陈公同太息。

相与惊魂且动魄,谓斯人者从何来,古心所照天地碧。

碣石风雷生画戟,谁知中有柳车客。

海王为之司眠食,朝看扬潮夕重汐。

在昔韩王亦无辈,竟卖钟离足长喟。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